孩子不愿意沟通,往往不是不想说,而是没动力说,不敢说或觉得说了也没用,背后可能藏着对家长的不信任,对评判的恐惧,或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关键是先解开孩子闭嘴的心理枷锁。在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建立连接。 1.先搞懂孩子不愿说的三个核心原因: 说了会被否定; 说教家长只关心事情,不关心我; 我们不在一个频道上。 2.这样做,让孩子愿意主动开口: ·先闭嘴,用共情打破防御。 孩子不愿说的核心是怕被攻击,而共情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他会觉得你懂我,自然愿意多说一点。 ·用非对抗场景降低沟通压力。 孩子在严肃谈话,比如坐在沙发上被追问时容易产生紧张,抵触的情绪,但在轻松的场景里,比如散步,一起做家务事,反而更容易开口。 ·给孩子说的主动权,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用非言语沟通,先拉近距离。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开口,别急着逼问,先通过行动让他感受到你在身边且没有压力。 3.绝对不能做的三件事,越做孩子越封闭 ·“你不说我就……”威胁式沟通。 ·“我像你这么大时……”说教式对比。 ·“你不说就是心里有鬼。”猜忌式联想。 4.最后提醒,沟通是慢功夫,先求不堵,再求畅通。 如果孩子已经很久不愿意沟通,别期待一次聊天就解决问题,先从每天10分钟的无压力陪伴开始。当孩子慢慢发现说什么都不会被骂,被催,被说教,他自然愿意把心里的小秘密变成和你分享的日常。毕竟每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而这,正是沟通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