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低配得感』

低配得感”是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它让人在面对好的人事物,陌生的新鲜环境或更高层次的机会时,下意识地退缩,觉得自己“配不上”或“不够格”。 比如,第一次接触新领域或者新的工作机会时,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甚至是在你很好地完成了一个任务,面对别人的赞美时,脱口而出“没有没有”……这些想法,其实是“低配得感”在作祟。 在类似的情景下,你其实无须多做什么让自己“配得上”的事,只要坦坦荡荡参与其中即可。 世界接得住真实的我们 面对未知,我们常常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于是选择沉默或逃避。但事实上,承认自己“不知道”,不但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勇敢做自己的坦然。这种“坦然”,虽然可能在当下让我们感到羞赧和不舒服,但它却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都有被看见、被认可、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它与我们真正的“内核”息息相关。大多数时候,无论我们伪装出的外壳多么坚不可摧,无论我们表现出的仪态多么自然体面,只要我们真实的样子没有被看见、被承认,我们就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试着放下“完美”的包袱,勇敢地说出“我不懂”“我不会”。你会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看低你,反而会愿意伸出援手。 可以坐在餐厅里得体地点菜算得上什么呢?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东西,远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现出自己的不熟练,继而收获他人的帮助时多。或者说,强撑出的熟练表象,其实反而用伪装坐实了我们内心“我配不上这一切”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忘了,这个世界其实接得住真实的我们。 “配得感”是一种内在信念,它让我们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虽然在大多数时候,这种信念可以在幼儿时期被建立,但同样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 慢慢调整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更加成熟自信,更加容易体验幸福,这就是名为“成长”的意义。 1.认可自己 只有当人看到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接纳自己、善待自己。这一切的开始,可以从给予自己正面的信念开始。比如,试着每天对自己说一句“我很好”“我值得”;在面对机会时,告诉自己“我可以试试”;在取得进步时,及时肯定自己,说“我做到了”。 这些小小的自我暗示,会逐渐改变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让我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多一份从容和自信。 2.珍惜每一次尝试 人生中的种种首次尝试,或许会让我们暂时感到不安,但同样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风浪的打磨可以让岩石变得光滑,多历经世事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自得、松弛和坦然。 在未知面前,不必害怕迈出第一步,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突破;每一次突破,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3.学会寻求帮助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必独自硬撑。人只有行走于社会中,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求助,是一种智慧。 无论是问店员“这个怎么吃”,还是向同事请教“这个项目怎么做”,抑或是向朋友倾诉“我有点紧张”,都是向世界展示真实自己的小小窗口。求助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而此时获得的帮助,也会作用于你真正的内心。 4.不要困于他人的评价 要记住,遭遇质疑后,不要为此否认自己的价值,也不要将这些负面评价内化于心。 在遭受他人的质疑和否定时,可以尝试课题分离,建立客观的认知,告诉自己,“他只是不认同我在这件事上的做法”“我此时的行为可能让他感到不太开心”,而不要对自己说“看吧,我果然是个不怎么样的人”,将他人对你的评价与你自身的存在绑定。有时候,“低配得感”就像一层薄薄的雾,它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价值,忽略我们真正的需求,也让我们错过了沿途很多美好的风景。但阳光照下来,雾就会散去,只要我们在前进中等待,并愿意追逐。 人生舞台上,你永远在世界中央。不要让“低配得感”成为你的枷锁,勇敢地拥抱每一个未知的瞬间,你会发现,生活远比想象中更精彩。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