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路口时,风会告诉你往哪走

凌晨三点,周明悦把简历投进第十七个招聘邮箱时,鼠标突然卡住了。屏幕上“期望薪资”那一栏,她改了五次——从最初的“15K+”,到现在的“可面议”。窗外的写字楼亮着零星的灯,像一颗颗悬而未决的心,她对着玻璃里自己的影子苦笑:三十岁的人了,怎么活成了没头苍蝇? 这是她在设计公司待的第五年。曾经她是部门里最被看好的新人,第一个项目就拿了行业奖,总监拍着她的肩说“未来可期”。可现在,她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设计图,盯着那个红色的“修改”批注,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 公司去年换了新老板,风格变得急功近利。客户要“五彩斑斓的黑”,老板就让她通宵改稿;她想做原创设计,却被要求“抄抄爆款模板”。上个月,她熬了三个通宵的方案被客户否了,理由是“不够接地气”,而老板轻描淡写地说:“那就按客户说的改,赚钱最重要。”那天晚上,周明悦把自己关在厕所哭了半小时,洗手液的泡沫蹭在脸上,凉得像心里的绝望。 摆在她面前的路有三条:留在公司,继续做“赚钱最重要”的设计;跳槽去同行公司,大概率还是重复现在的日子;或者,辞职考研,去学自己一直想学的插画——可存款只够支撑半年,父母还在催她“稳定下来,赶紧嫁人”。 她开始失眠,凌晨四点爬起来翻朋友圈。大学时的室友,一个在国企生了二胎,晒着婴儿的小袜子;一个辞了职开民宿,照片里是山间的星空;还有一个,和她一样在设计圈挣扎,发了条“又改到吐”的动态,下面是她秒回的“+1”。 周末去公园散心,遇见了大学时的导师。老太太坐在长椅上喂猫,看见她就笑:“看你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周明悦蹲在她身边,把烦恼一股脑倒了出来。导师听完,指着不远处的岔路口:“你看那两条路,左边平坦,右边有树。走左边快,但晒;走右边慢,但能遮阴。没有对错,就看你怕晒,还是想凉快。” 回去的路上,周明悦绕去了那家常去的书店。在插画区翻到一本旧书,作者序里写:“我三十岁时辞掉了广告公司的工作,所有人都说我疯了。但当我在出租屋里画出第一只兔子时,才知道什么叫‘活着’。”书页间夹着张便签,是前读者写的:“别怕慢,怕停。” 她做了个决定:先不辞职,也不考研。每天早起两小时,画一张插画;下班后拒绝无效加班,把时间留给画板;周末去公园速写,看老人下棋,看小孩追泡泡。第一个月,画的猫歪歪扭扭,配色像打翻了调色盘;第二个月,开始有人在她的社交账号下留言:“这只狗画得好可爱”;第三个月,一家儿童出版社找过来,问她能不能画绘本。 那天晚上,周明悦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想试试做自由插画师。母亲在那头沉默了很久,说:“你爸今天还说,你小时候画的全家福,他一直贴在办公室。” 现在的周明悦,依然会在赶稿时焦虑——比如客户说“兔子要更活泼”,她却觉得“安静的兔子也很好”;也会在看到同龄人生二胎时迷茫,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任性”。但她学会了和这些情绪相处:焦虑时就去楼下的面包店买个肉桂卷,迷茫时翻开那本旧书,看看那句“别怕慢”。 上周去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有人炫耀升职加薪,有人抱怨生活琐碎。周明悦坐在角落,手机里刚收到出版社的样书——封面上那只歪着头的兔子,像极了她第一次画的模样。有人问她:“后悔吗?”她咬着吸管笑:“就像走路,以前总想着快点到终点,现在觉得路边的花也挺好。” 回家的路上,晚风掀起她的衣角。她想起导师说的那两条路,原来路的尽头,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所谓迷茫,不过是还没找到让自己“心甘情愿”的事。就像现在的她,依然不知道未来会画多久,会走到哪里,但每一笔落下时的踏实,已经足够照亮眼前的路。 路口的风还在吹,有时向左,有时向右。但只要脚步不停,风总会告诉你:哪条路,能让你眼里有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