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先来感受下在实际生活的关系中,如何运用影响力: 》〉》》〉亲密关系 ——当你希望伴侣更主动分担家务时 🙅「改变/指责思维」-“你怎么这么懒?眼里一点活都没有!”-“我都累死了,你就不能主动扫个地/洗个碗吗?”(指责) 💡「影响思维」自己先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并且在做的时候心态平和,甚至哼着歌,传递一种“做家务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信号。 🌟 创造积极体验 & 有效沟通(述情): 当ta偶尔做了一点小事(哪怕只是顺手扔了个垃圾),真诚地表达感谢和欣赏:“宝,谢谢你帮忙扔垃圾/洗了水果,这让我感觉轻松多了/很开心!”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不指责):“宝,最近工作比较累,回到家看到家里有点乱,感觉压力更大了。如果我们能一起整理下,我会觉得很温暖。” 🌟 询问ta的想法:“你觉得我们怎么安排家务会更合理呀?”(共情+允许差异) 🌟 允许差异 & 耐心: 理解ta可能从小习惯不同,或者对整洁度要求不同。接受ta可能不会立刻变得和你一样勤快。 🌟 激发内在动力: 当ta参与后,强调共同劳动带来的好处:“哇,我们一起打扫完,家里好清爽啊,感觉真舒服!一起做饭比一个人快多了,还能聊聊天。” 让ta体会到分担的乐趣和成果的美好。 》〉》》〉家庭教育 ——当你希望孩子减少玩手机/更爱学习时 🙅「改变/指责思维」 -“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眼睛不要了?作业写完了吗?”-“你看别人家孩子多自觉!” 💡「影响思维」 父母自己在家减少刷手机、看短视频的时间。拿起书本阅读、学习新技能、或者进行其他健康的休闲活动(运动、园艺、手工)。 🌟 营造个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安静、有书桌、有书籍)。 设立“无电子设备时段”或“家庭阅读/活动时间”,全家一起遵守。 🌟 创造积极体验: 让学习变得有趣。和孩子一起探索ta感兴趣的知识去博物馆、做科学实验、读有趣的历史故事。多进行户外活动、亲子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现实世界的乐趣远胜于虚拟世界。 🌟 允许差异 & 有效沟通(共情): 理解手机/游戏对孩子确实有吸引力,共情ta:“我知道这个游戏/视频很有趣,让你放下有点难。” 共同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比如作业完成后玩多久),并温和坚定地执行。 🌟激发内在动力: 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好奇心,而不是只看分数。帮助ta发现学习的意义和成就感(“哇,这道难题你自己解出来了,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