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触犯了原则性问题该怎么办?

孩子触犯原则性问题?记住这四步,守住底线又不伤关系 孩子撒谎偷拿钱、推人打人、故意破坏规则……这些“踩红线”的事,换作谁当爸妈都得炸毛。但急着骂、罚站甚至动手,往往适得其反。处理原则性问题,关键是“守住底线+传递温度”,试试这四步: 第一步:先稳住情绪,别让“火”烧了沟通 孩子犯错时,你可能气到发抖,但吼骂只会让他害怕,要么哭着认错却不懂错在哪,要么干脆“破罐子破摔”。先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我需要教他,不是发泄情绪。”比如孩子偷拿了超市零食,别急着喊“小偷”,蹲下来看着他说:“妈妈看到你拿了东西没付钱,这不对。” 第二步:明确说“这是错的”,但别贴标签 原则性问题必须“零容忍”,但重点是“事”不是“人”。别说“你怎么这么没教养”,而是说:“打人是伤害别人的行为,绝对不允许。” 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信号——“这件事绝对不能做”,而不是“你是个坏孩子”。 第三步:让他“承担后果”,而不是“受罚” 惩罚(比如罚站、没收玩具)可能让孩子怨恨,但“自然后果”能让他真正明白错在哪。比如: 撒谎说“作业写完了”却没写:让他自己跟老师解释,承担被批评的结果; 故意打翻水杯弄湿地板:让他自己擦干净,而不是你边骂边收拾; 偷拿零花钱:和他一起把钱还回去,道歉。 关键:后果要和他犯错的行为直接相关,且他能承受(别用“饿一顿”这种伤害身体的方式)。孩子会在“承担”中明白:“我做错了,就要自己解决。” 第四步:事后聊“为什么”,帮他建立规则意识 等孩子情绪平复,和他聊聊:“你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是好奇、模仿,或觉得“这样更快”)。听他说完后,告诉他:“我知道你不是故意坏,但这样做会让别人难过/破坏规则/伤害自己。” 比如打人,可以说:“你生气想发泄,但打人会让小朋友疼,也会让你失去朋友。” 最后想说:原则性问题不是“非黑即白”的战争,而是“教孩子明辨是非”的机会。守住底线,但用温和的方式传递规则,孩子才会知道——“爸妈爱我,但有些事,我们坚决不能做。”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