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似乎,大多数人都想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情绪稳定看似一个心理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的认知问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费斯汀格”法则。即是说“生活中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费斯汀格举了个例子讲:卡斯丁早上起床洗漱时,随手将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放在餐桌上,儿子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卡斯丁揍了儿子一顿,骂了妻子一通,夫妻二人斗嘴,卡斯丁早餐也没吃就去公司,结果发现忘带公文包又回家拿,妻子回家拿钥匙时撞翻水果摊赔了钱,卡斯丁迟到被领导批评,妻子早退被扣全勤奖,儿子因心情不好比赛被淘汰。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正是由于卡斯丁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生活中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是我们能掌控的,90%的反应才是自己情绪失控的源头。事件本身的影响有限,而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行为才是真正影响我们的。情绪像弹簧,越用力反抗,就会反弹得越厉害。发脾气是本能,不发脾气是本事。情绪稳定的本质,是掌控力与掌控欲的比值。想掌控每件事情的节奏,一旦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会焦虑;想掌控所有人的感受,别人对自己稍微有点意见就心烦。分母(掌控欲)越大,比值越小,人越焦躁;分子(掌控力)越大,比值越高,人越从容。情绪上来的时候,先不急着反应,可以默数3秒,问自己“这件事真的重要吗?多年后还会困扰自己吗,当前的愤怒/焦虑能解决问题吗”你会发现,大多数事情根本不值得耗费精力。当事情发生的时候,思考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向前看,允许一切发生,从而提升自己的掌控力。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中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如何让那90%的反应为自己所用?把反应权攥在自己手里。1.承认无常:失控才是人生常态,允许计划被打乱,允许有人不喜欢你,允许自己偶尔犯错。不对抗,反而腾出心力解决问题。向内求,才是终极解法。情绪稳定的高手,早就戒掉了被爱和被认可的瘾。2.区分课题:谁的痛苦谁负责。少操心别人的剧本,多专注自己的主线人物。别人的态度和人生,是对方的课题你干涉不了。3.预设最坏结果:问自己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是否接的住,是否有应对措施,是否有退路。一旦发现天塌不下来,焦虑立刻减半。4.切换视角:把为什么是我,换成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没有什么失败,要么进步,要么学到了什么。情绪就可以从绊脚石变得垫脚石。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情绪稳定不是麻木,而是清醒。情绪稳定也不是天生才能,而是长期自我觉察、自我训练的结果。当不再把精力浪费在控制外界和讨好他人上,自然会生出一种可怕的定力:事情砸了,能复盘但不自责;被人否定,能反思但不自卑;意外降临,能应对但不恐慌。这才是费斯汀格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