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娘家托举,能否选择离婚?”每当如此提问在现实中响起,那问号背后隐含的便是关于女性权利的沉重焦虑与社会支持系统历史性的短板。但请深深记住这一点:离婚与否,其根本权利的基础不在于娘家的支撑有无,而在于我们人格自由与权益保护制度所赋予的平等法理——因为人乃拥有主权与思想的生命,非归属于某一家庭单位里的附属物件。 那“托举”之观念,却真实沉淀了旧时女性被客体化、婚姻被视为家庭联盟纽带的漫长历史印记。当“妇人从夫”的意识仍在延续,当女性独立个体存在的意义还未被全社会充分认同,似乎只有娘家有力方能够给女儿一个摆脱不幸婚姻的起点。这份无奈正是从属于一个文化结构的沉疴和限制。 然而,今日法律早已将离婚权置于每个独立公民手中。《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为婚姻解除提供了清晰依据和程序通道——家暴、出轨、感情破裂,皆有其法可依。这即是时代给予每位个体的庇护所:法律不索要娘家的托举作为启动权利的前提,它本身就确认了每位公民的自主地位。 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构建现代社会的多维支持网络:“经济独立”是撑起脊梁的基石,拥有维持生活的手段即开启了走向自由的征程;精神上的自我确立与坚韧心志如坚固磐石,为穿越风暴保驾护航;而新时代的职业平台、女性彼此相助的社群、咨询和公益帮扶,这些社会资源则交织成一张绵密的安全网,足以在困境中将人托起——她们都是“娘家”的延伸与超越。 诚然,无娘家托举的路上荆棘密布。但权利不等待外部施舍,它在我们不断突破枷锁的行动中被赢得。当一位女子以自身力量冲破樊笼,不只是解开了自身的镣铐;那挣脱枷锁时灵魂翅膀扇动的气流,也推动着更多身影的觉醒。 历史由众多决绝背影共同书写——她们将一己独立追求汇入社会进步洪流,当千百万这样以意志铸就的灵魂学会自我托举时,就获得了以尊严与力量重新托举整个世界的权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