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的迷思】——亲子关系

人们常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纽带。这纽带,被描绘得神圣而牢固,仿佛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牵绊一生。 我见过不少家庭,父母与子女形同陌路。有的父母将子女视为自己的附属品,动辄打骂;有的子女长大后视父母为累赘,避之唯恐不及。每每此时,便有人跳出来指责"不孝",却从不问这"孝"从何而来。 亲子之情,若要真挚,必须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父母若真爱子女,便应当视其为独立的个体,而非自己的延续或所有物。子女若对父母有真情,也应当是出于对其人格的敬重,而非仅仅因为那无法选择的血缘关系。 人们常常用"血浓于水"来美化这种强制性关系。仿佛仅凭那一点生物学上的联系,就足以掩盖所有相处中的不堪。多少父母虐待子女的案件,不正是被这"血缘神圣"的迷思所掩盖?多少子女对父母的冷漠与伤害,不也是在这"孝道"的大旗下被合理化?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应建立在自愿与理解之上。血缘或许是一个起点,但绝不应成为枷锁。父母与子女,若能真心相待,自然是好的;若不能,勉强维持表面的"亲情",倒不如坦然承认彼此的不合,各自寻找心灵的归处。 血缘关系,本无所谓好坏。它不过是一种存在,既不必神圣化,也不必妖魔化。真正重要的,是两个独立灵魂之间能否产生共鸣。亲子之间,若能超越血缘的束缚,建立起真正的精神联结,那才是值得珍视的。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