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是个体因感受到自身缺陷(如身体、能力、社会地位等)而产生的“不如他人”的痛苦情绪。它并非源于客观缺陷本身,而是主观上对缺陷价值的负面评判。 自卑的3个核心特征 1比较性:总在“对比”中放大自己的弱点(“她比我漂亮”“他比我成功”); 2弥散性:从单一缺点泛化到整体自我否定(“我成绩差=我一无是处”); 3逃避性:因害怕失败而拒绝行动(“我不敢面试,因为肯定会被淘汰”) 自卑≠病态,关键看“补偿方式’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普遍心理,但有人通过建设性补偿(如努力学习、发展特长)实现超越,而有人陷入破坏性补偿(如炫耀、攻击他人)加剧痛苦。 原生家庭如何塑造自卑? “没人否定式教育:父母长期贬低(“你真笨”11喜欢你”),内化成自我认知;2情感忽视:需求不被看见,形成“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 3过度保护:剥夺试错机会,导致“我什么都做不 好”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