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瘾的本质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鲁斯.亚历山大曾谈到成瘾的本质:当生命失去有温度的连接,我们就会依赖替代品止痛。 上瘾,是你的心需要"止痛"。 那些被短视频激活的多巴胺,那些在游戏世界获得的掌控感,都在填补现实关系中未被满足的渴求﹣需要被看见被认可 那些被短视频激活的多巴胺,那些在游戏世界获得的掌控感,都在填补现实关系中未被满足的渴求﹣﹣需要被看见的渴望,被认可的需求,归属某个群体的安全感。 所以,对于网瘾、手机上瘾的处理,如果我拿掉你的手机,给你一个严厉的处罚、控制你的行为,而没有去好奇和聆听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即使拿走了手机,你也会找到其他的代替品,用以满足你心灵上的需求,比方说,熬夜看电视连续剧、抽烟、拖延、甚至自残。 在网瘾、手机上瘾的处理上,如果父母强抢孩子的手机,会带来的风险非常大。 当愤怒的父母抢孩子的手机时,在那一瞬间,点燃了孩子非理性的、情绪的、动物性的能量,你唤醒了他的兽性,于是带来更大的冲突。 你以为制止这一个行为可以唤醒他,可是唤醒的并不是人性的觉察,唤醒的是兽性。 所以,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是管还是不管呢? 显然,这不是管与不管的问题……如果管,会有更多的叛逆;不管,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时,或许是时候做一个深呼吸,把目光看向更深处﹣﹣所有行为问题都是关系问题的显影。 所以,第三条道路就是:在高品质的关系连接中重塑孩子的身份认同。 所以,作为家长,你需要去问自己,现在,我和孩子之间,如何可以建立一段高品质的关系连接呢?这才是我们需要把目光朝向的一个方向…… 在网瘾的处理上,如果你和孩子没有关系上的连接,却总是提出要求,那一定会带来反弹、反叛…. 所以,良好的关系加上界限,才能让孩子自律;但关系很恶劣,你还要给他加上规则,他就会产生逆反。 当情绪被温柔抱持,理性才能重新归位。我们要做的是,成为孩子探索世界时永远亮着灯的港湾。 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耐心对待所有尚未解决的事情,试着去爱问题本身。 真正重要的转变往往发生在看似无为的时光里﹣﹣当孩子在真实关系中被深刻"看见"◇那些曾经需要借助手机屏幕才能获得的身份确认,终将在生命的共振中找到归宿。 当现实世界给予的滋养足够丰盛,虚拟世界自然会退位成生活注脚。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