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离中考也只有40来天。相信在这个时期,家有中高考考生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最好的迎考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状态算得上最好的迎考状态呢? 五一期间,高三学生晨曦,给我这样描绘她现在的学习状态:如果1分代表有点好,10分代表非常好,她的状态可以打8分,代表比较开心,情绪稳定,愿意去搞学习,每天都在认真努力,比较专注,期望高考能取得好成绩;不过现在认为高考尽管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就好。 犹心老师认为,晨曦的这种状态,就是最好的迎考状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奋斗、平静、愉快、专注、稳定。 那么,父母如何做可以帮助孩子呈现好的迎考状态呢?父母要做的事也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维稳、和谐、激励。 那父母当下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放下结果,关注过程 父母首先要放下对结果的关注,安顿好自己的焦虑,不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压力源。初高三孩子承受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以及自我期待的压力已经很大,如果父母再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压力过大。 人在压力过大的时候,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开始评估风险、患得患失——我假如没考好怎么办?我如果发挥失常怎么办?如果考的都是我没复习到的内容怎么办...... 这种患得患失,就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专注,将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浪费在内耗上。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关注过程,不去关注结果。因为无论是近期月考模考等既成事实的结果,还是未来中考高考那些尚未发生的结果,都不是家长和孩子可以掌控的,当下孩子能掌控的是,每天的自修时间自己可以复习哪种功课。 抓得住当下,静得下心来学习,将来的结果毋庸置疑要比现在患得患失的、忧心忡忡的好很多。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前些年,韩国的电视台曾重复了发展心理学研究史上的著名试验——视觉悬崖试验。试验把一些会爬还不会走的孩子,放在看起来是悬崖,但其实是透明的玻璃板上,看他们是否具有深度知觉。 参与试验的孩子,爬到“悬崖”边上时,都意识到了危险,本能地停了下来,看向对面的妈妈。第一次试验时,导演要求所有的妈妈都面无表情地看着孩子,结果孩子在“悬崖”边上往回爬了。 第二轮试验时,导演让妈妈们露出笑脸并呼唤宝宝的名字,结果宝宝们都克服了对“悬崖”的恐惧,爬向了妈妈。 试验证明,几个月大才会爬的宝宝是有深度视觉,能够觉知到危险的。那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面临挑战时,勇往直前的?是妈妈的笑脸! 中高考是孩子人生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让他们能够勇往直前?爸妈的笑脸! 好的关系就是动力,好的关系就是引领力。好的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鼓励,既不害怕失败,因为有父母兜底;也会勇往直前,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 三、关注并抚慰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孩子“感受”的外在表现形式,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所以,父母要关注并抚慰孩子的情绪。 在抚慰孩子情绪的时候,有个坑家长常常踩。比如,遇到孩子月考没考好。一类家长会说:“没考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这是一个谎言,他如果有考好的实力,为什么这次没考好?如果看不到这次没考好的真实原因,并成长与突破,他下次凭什么能考好?所以这样安慰孩子,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 一类家长会说:“没考好没关系,大不了我们出国留学去。”得,孩子的学习动力给泄掉了——反正可以轻松地出国留学,我还苦逼地学个啥啊。 还有一类家长会说:“没考好没关系,考不上985咱可以考211,考不上211咱可以考一般大学,现在大学那么多总有得读。”孩子往往会很生气,你们这是瞧不起谁呢? 那如何抚慰、鼓励比较好呢?看到、接纳、抚慰、激励 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和父母产生亲密感,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 对重大压力下的孩子,父母的理解和接纳也是情感上的急救药。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内心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四、找的催眠师调整 如果父母和孩子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孩子还是没有呈现比较好的迎考状态,现在还心浮气躁、胡思乱想、患得患失,甚至有失眠、心悸、肠胃不适等躯体症状...... 那么,找的催眠师来支持孩子吧。考前抓紧时间训练一个周期,对孩子的状态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愿莘莘学子,都有很好的迎考状态,考出自己的水平,考入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