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深夜崩溃时,不必证明“我是完美妈妈”

凌晨2点给高烧孩子物理降温的安安,收到婆婆微信:“奶粉怎么又买错了牌子?当妈要上点心”。她盯着手机浑身发抖,突然把体温计拍在床头柜上——这是她第一次没回复解释信息,转而给闺蜜发语音:“来骂醒我!我又想证明自己了”。 ■ **母职困境背后的心理机制** “完美母亲”幻想本质上属于**社会角色超载**,67%的宝妈存在“自证性育儿焦虑”[8]。当遭遇“奶粉事件”“成绩质疑”时,催产素会强化母亲的责任绑定,反而抑制了前额叶的理性判断功能。 ■ **三把钥匙解开自证枷锁** 1. **错位反击**:把“证明采购能力”变成“请教选购技巧”,当婆婆说出“xx超市周三打折”时,质疑自然消解; 2. **缺陷公示**:主动说“我今天忘记幼儿园手工作业了”,真实比完美更有温度; 3. **盟友转化**:把批判者变成见证者,邀请丈夫录制亲子互动视频发家族群,用幸福场景覆盖批判焦点。 现在的安安会在妈妈群分享“犯蠢日记”,发现42%的妈妈都买错过尿不湿型号[8]。当我们不再把母职当考卷,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联结。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