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帮你找到“想走的路”和“能走的路”的交点。试试这5个步骤: 1. 先搞懂“你是谁” 写下3个“最喜欢做的事”,比如写方案、和人聊天、研究数据。3个“擅长的技能”,比如沟通、编程、策划,以及“不能妥协的价值观”,比如工作必须有成就感、不接受996。这一步帮你排除“别人觉得好”的陷阱。 2. 看清“外部世界” 想了解某个职业?直接找从业者聊:“您每天具体做什么?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也可以通过行业报告,比如招聘网站薪资数据、短期实习或者兼职,验证“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3. 把目标拆成“跳一跳够得着”的台阶 比如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 • 短期(1-3年):考证书、学基础课程、接公益咨询积累案例; • 中期(3-5年):进机构实习、细分领域,比如青少年心理,建立个人品牌; • 长期(5年+):独立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4. 定期“校准方向” 每半年问自己:“现在做的事,是否离核心目标更近?” 如果行业萎缩,比如教培转型、或者发现新兴趣,比如从HR转向生涯规划,及时调整,不是“失败”,而是“优化”。 5. 接受“规划是动态的” 25岁想“年薪百万”,30岁可能更想要“工作生活平衡”。职业规划的核心不是“必须达成某个结果”,而是通过每一次选择,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少纠结“完美方案”,多行动——哪怕走偏了,也是在积累经验。职业规划,本质是“用现在的行动,给未来的自己更多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