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年员工"遭遇职业天花板‌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来访者是一位30岁的IT工程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五年后陷入迷茫:"每天重复同样的代码调试,晋升名单永远没有我,想跳槽又怕找不到更好的。"他的简历显示连续三年绩效"良好",却始终与"优秀"擦肩而过。 职业倦怠期的典型特征‌开始显现: 能力陷阱‌:熟练度掩盖了创新能力的退化 舒适圈依赖‌:明知没有发展却恐惧改变 价值感模糊‌:用"公司没给我机会"替代主动规划 我们通过"职业罗盘"工具进行定位: 横向扫描‌:梳理近两年参与项目中可迁移的核心技能(如自动化测试经验) 纵向挖掘‌:比对行业趋势,锁定云计算运维的资质缺口 机会成本测算‌:量化"维持现状三年"可能带来的薪资落差与竞争力衰减 一个月后他发来消息:"和CTO沟通后转岗到新成立的云平台组,虽然要从头学AWS,但团队承诺完成认证就调薪。" 真正的职业安全边际,不在于一家公司的工龄,而在于持续进化的能力。‌ 临别时我在笔记上写下:下次咨询重点讨论如何将技术转型与未来管理路线衔接。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