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假如有一个人站在你的对面,他这么告诉你: “我觉得你非常聪明的人,想问题想得很透彻。” “你是一个很善良的人,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 “你对人很真诚,只是有时候有一点耿直。” “你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做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反复比较。同时,你偶尔也会有点冲动,当你冲动起来时,就会有点义无反顾。” 你在听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会频频点头?你觉得他说的都是对的。甚至你还能找到相关的事情来证实。 其实不仅仅你会这么觉得,任何一个人面对这样的说辞,都会这样认为。 你相信什么,就会拥有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源于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出自于20世纪早期美国的“马戏之王”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 巴纳姆在经营马戏团和博物馆时,善于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吸引观众。他的成功不仅在于精彩的表演,更在于观众对所看到的神秘现象深信不疑。 巴纳姆通过善于观察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总结出一系列能够吸引人们兴趣的技巧。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巴纳姆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当人们用一些普通的,含糊不清的,空泛的形容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且认为描述的就是自己。 毕竟,“聪明”“善良”“正直”“重义气”等词语,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因此也不会有人会拒绝。 巴纳姆效应,很好地解释了网络上人格测试较准的原因。 即便是不相信星座的人,也会对星座所描述的内容跟自己如此相像,感到吃惊。 其实这都是主观验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些美好的品质,如果你相信某件事,你总能找到各种支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也能找到一种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设想。 这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你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拥有什么。 3个方法,让巴纳姆效应带来积极影响 那么,巴纳姆效应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又该如何运用巴纳姆效应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个,清晰的认识自己。 在某一些时刻,我们不要过于相信那些笼统的评价,也不要特别相信所谓的标签。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可以这么做: 第一个,选择以人为镜。你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但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你和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不公正。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二个,听不同人的声音。一个人的评价有失偏颇,你可以多听听不同的人的意见,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多角度认识自己,找到最大公约数。 第三个,可以通过对重大事件的反应,来了解自己。 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处理问题能力的信息,帮助我们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2.善用正面效应 根据巴纳姆效应,你相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如果你一直觉得不够好,就会真的不够好,一直觉得自己没人喜欢,就真的没人喜欢你。 相反,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优秀,相信自己能做成某事,那么就一定能做到。 因此,一定要善用巴纳姆效应的正面作用,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所以要经常表扬自己,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干得很棒,我很优秀,我很喜欢我自己等等。 贴上有利的标签,潜意识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3.激发他人 我们也可以将巴纳姆效应用在他人身上,比如对孩子的教育上。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语言暴力,不断打压、频繁纠正孩子,甚至贴负面标签。 但你一次次纠错,就会让他认为自己是非常差劲的,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内向、自卑。 还有一些父母,总是在公开场合批评责骂自己的孩子。社会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指出,公开打压会让冲突显性化,迫使对方通过反抗维护尊严。 所以不能这样,那么该怎么做呢?要找到他的优点,表达对他的期望,给予他鼓励,这和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的:期望、影响、预言或暗示等心理作用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的,它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最终自证预言。 你不断鼓励他,给予他正面的标签,他就会有信心,有信念,会不断按照你指出的那个方向前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他一旦取得成绩,真正做到了。他也会非常信任你,对你上头。 最后总结一下,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巴纳姆效应。那么如何应用巴纳姆效应?第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第二个,给予正面暗示;第三个,通过正向激励来激发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