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骂自己了,怕失去不是你的错

你是不是在为一段感情中患得患失,卑微且焦虑,甚至在关系中一再妥协、退让,但仍不被理解。 其实你不是他们眼里的“作”,那而是你"怕失去"。这个心理是我们的生物本能。但如果我们的个体经验反复强化这种认知模式,那么它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固着点,影响我们的行为,进而影响我们的情感关系。 怕失去的认知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型依恋",形成越怕失去,越控制,越失去的恶性循环。 疗愈方式 认知——改变对「失去」的理解 - 问自己“过去是否也曾失去重要的人或事物?我是如何克服困难,走过来的?”(证明你有应对能力) - 问自己“如果TA处于我的位置,我会认为TA一无是处吗?”(学会自我同情) -问自己“失去教会了我什么”(改变非黑即白的观念) -写下对TA行为的所有理解,并划掉想象的部分(区分「事实」和「恐惧」) 情绪调节——减少焦虑的支配 -深呼吸(4-7-8呼吸):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次,直接降低焦虑水平。 -接地练习(5-4-3-2-1法则):说出你看到的5样东西、听到的4种声音、触摸到的3种感觉、闻到的2种气味、尝到的1种味道,快速回归当下。 察自己的情绪,当它出现时,对自己说: “我现在感到害怕失去,但这只是情绪信号,不是事实,我不会让恐惧替我做决定。” -每天写下所有关于“失去”的恐惧,写完合上本子告诉自己:“今天的恐惧已经安放好了,剩下的时间我要生活。” 行为训练——培养「抗失去」能力 -主动短暂离开(如散步1小时),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尝试不立刻回复消息,或不主动发消息。 -逐步增加独立活动(如单独见朋友、旅行) -培养兴趣爱好、维护友谊、发展职业目标,让生活支点多元化。 失去的恐惧不会一夜消失,但你可以重塑大脑对“失去”的反应模式。你需要理解: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知道自己可以承受失去,而非紧抓不放。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