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理智平静,制怒息怒。 在所有的负性情绪中,愤怒属于强烈的情绪,是最难摆脱、最不易控制的情绪。为此,我们必须学会制怒、息怒: 1、令人生气的小事就大发雷霆,且不加控制,恣意地让情绪产生连锁反应,那么就像滚雪球一样,最初很小,但越滚越大,愤怒情绪就会越来越高涨,持续不断。 2、面对激烈的争论,不良情绪升级,以真诚主动叫停。争论争的是观点和道理,但是如果无休止且又很激烈,许多人心里就会失衡,会被愤恨、气恼、急躁等情绪控制。愤怒的情绪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让内心受累,陷于窘迫。 3、面对恶意的攻击,不针锋相对,用智慧化解敌意。面对攻击,难免不让人情绪激动,大动肝火,有时甚至以牙还牙。但结果时常是两败俱伤,彼此感情恶化,自己的心情也很难好起来。 4、面对不公的现象,不以偏概全,用理性思考问题。在一个单位乃至国家,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当然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但大方向是正确的。而偏激的人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看事不能全面、客观,而是主观臆断、以偏概全。看到一个不公平现象就下结论,这样的人情绪经常处于激愤之中。 二是转换思维,改变认知。 当一个人深陷某种不良情绪时,常常归因于他人和事件,很少反思自己,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改变情绪归因。 通常人们会认为,事件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结果,发生什么事就有什么情绪体验。但是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引起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 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当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时,就能够改变原来的观点看法,从而情绪也会随之改变。 三是合理宣泄,清理垃圾。 控制情绪不等于压抑情绪,控制并调节才能使情绪适度。压抑的情绪必须适时得到释放和宣泄,不能在心里残留垃圾情绪。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如和好友倾诉、参加有氧运动等,让负性情绪得到宣泄。 四是调整情绪、改变性格。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经常重复一种情绪,哪怕几秒钟,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心情,这种心情积累久了就会成为性情,而性情直接影响到生活状态、人际关系甚至命运。有的人经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人经常郁郁寡欢,心事重重;有的人动辄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性格决定命运,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属于较极端的一类时,就要注意改变性格中地某些负性因素。 五是培养兴趣、塑造心态。 改变心情是治标,调整心态是治本。标本兼治,二者并重。培养积极、乐观、阳光、豁达的心态,凡事对事不对人,不偏激,常保一颗平常心、平静心。多培养爱好兴趣,如读书阅览、运动健身、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陶冶性情,提高愉悦感,同时让负性情绪在这些兴趣爱好中得到化解。 六是改变习惯,学会接纳。 许多人习惯于把情绪的责任归咎于外界,总是让别人为自己承担情绪责任。要改变这种习惯,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培养合理的思考能力。当观念改变了,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了,情绪就会改变。而情绪改变时,所有的事情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