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间有没有永久朋友?

这里讨论的是:生活中亲密往来、互相依赖的朋友关系。男女之间除了夫妻关系,还能不能存在这种关系?理论上说,无论男女都是人,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是朋友。这种关系是人们相互依赖的特殊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存在。男和男之间可以保持长期的亲密关系,女和女之间也可以保持长期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十分正常。但男与女之间保持长期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正常吗? 如果两人之间不存在越轨行为,应该说这种关系也是正常的,可是放在生活中总是感觉不正常,至少我是没见过——两人不是夫妻,男女之间长期保持亲密关系的人。为什么男女之间除了夫妻关系外,就不能是长期的朋友关系呢?下面,我们先来举例解析一下。 如果一位单身女性遇上了一位单身男性,两人之间的情趣、爱好、理念、生活习惯都十分投合,接触后成为了朋友。两者有可能还希望进一步发展,成为永久性朋友。这时,可能谁都能猜到结果了,其最终结果两人肯定是结为了夫妻,成为了一家人关系,同时解除了朋友关系,把两者关系发展到了更高阶段。这是无论在哪里都是男女双方走到一起的一个过程,如果不结婚只做朋友,显然在感情上是一种伤害,至少对一方很不公平,也自然不可能成为永久朋友的。 因为同性朋友与异性朋友是有区别的,同性之间在一起交往没有“敏感话题”,而异性朋友在一起的交往无论怎么回避,都会存在“敏感话题”的。这是社会伦理所制约的规范,没有什么“闲言碎语”嫌疑。异性之间由于性别不同,两人生活中长期相处是有诸多不便的,必须在法律上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家庭整体,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同性朋友在一起,能同在一个房间休息、一个澡堂洗澡,甚至可以长期生活一起,相互间的触摸拥抱都没什么别扭。可异性朋友在一起就得处处小心了,稍有不慎就会惹出麻烦来。比如男性不小心碰了女性的胸脯一下,本来是无意的,但有可能会引起女性的恼怒,认为是有意而为之,让男性十分难堪,且还说不清楚。象这种“白色恐怖”生活,也只有确定了夫妻关系,或者直接发展到夫妻阶段,才能结束。否则,异性朋友长期在一起是很难避免“不犯错误”的。介于这种特殊中的特殊问题,男女之间成为长期的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男女之间无论关系多么好,结局只能有一个选择,要么成为夫妻、要么保持一定距离,太过于亲密就会有问题,是无法保证绝对不能越过雷池的。 我们上面说到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单身的男女好到最后,如果还想继续就只能是夫妻。那么如果男女双方都有家室的男女,又能不能成为长期永久的朋友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关系预示着“外遇”,对家里的另一半是不公平的。已经结婚的男人或已经结婚的女人,偶尔在家外遇上了“知音”,肯定觉得比自己家里的那一位还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其结果是肯定要改写生活“剧本”的,无论怎么辩解都无济于事,是不会得到家里人认可的。婚姻是自私的,只能认准主观,没有客观的空间。 再打个比方,两家人特别友好,每天都在一起说说笑笑,男女间哪怕开开露骨的玩笑都不为过,大气点的男女是不会为开玩笑过分计较的。但有一天,这家男人和那家女人突然出去旅游去了,虽然旅途中两人什么出格的事也没做,但回来后能说得清楚吗,两家被甩在一边的男女能答应吗?如果两家人好的不亦乐乎,最好的选择是两家人同时出游,既能加强友谊也能把关系进一步升温。只可惜,无论你觉得别人怎么的都比家里的人好,可就是不能“单独行动”。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伦理,每个家庭都会有着无形的“框框”,拢在里面的人是不能轻易打破“牢笼”的。 这里可以下个结论,男女之间是不会存在永久朋友的,这是性别差异所决定。尤其是实际生活中,总会有个无形的笼子罩着每个人,这个“笼子”就是法规、伦理和社会舆论。单身的男女,一辈子想成为朋友的结局只能是夫妻;有家的男女,想要涉外找到“知己”,其结局也只能是重新选择,再成一次夫妻。男女之间,游离于家庭想成为永久朋友的,也只能在虚拟世界里完成“夙愿”了,但千万不能发展到实际生活中来,一旦越过这一步,一个家庭危机就到来了。 男女之间“授受不亲”,是人类发展到文明阶段的典型规范,否则整个人类社会就会乱套。如同一个平衡器,男女之间就是这个平衡器两边砝码,只能放在两边,一旦放在一边,平衡器就会倾斜失衡;这个平衡器也如同家庭与社会关系,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社会,如果不顾失去家庭或者不在乎社会伦理,失去了一边,平衡器也同样会倾斜,要么受到家庭指责、要么受到社会谴责。总之,家庭与社会总得保持在一个平衡位置上。 虽然人们在同性朋友以外,还需要找到异性朋友,理论上说是没有本质错误的,可很多理论是经不起现实生活检验的。在我们的正常行为中,男女间可以说到一起、吃到一起,但由于性别有别,就是不能生活在一起,包括限制了很多行为是不能在一起的。这也许是我们的终身遗憾吧,但也同时避免了更多不该发生的遗憾。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