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父母们总是说"为你好",这话听来温和,实则是一把无锋的刀,慢慢地割着孩子的魂灵。我见过许多孩子,被这三个字压得喘不过气来,像是被关在一个看不见的笼子里,笼子外贴着"爱"的标签。 伊小时候,父母便常常对她说"为你好"。她喜欢画画,父母却说学琴更有前途;她想读文科,父母硬要她选理科;连她交什么朋友,父母也要过问。每次她稍显不悦,父母便皱起眉头,道:"我们这都是为你好。"伊起初还争辩几句,后来便沉默了。她的眼睛里渐渐失去了光彩,像是一盏被风吹灭的灯。 "为你好"三个字,何其沉重。父母们以为自己在付出无私的爱,殊不知这种爱常常变成了一种暴政。孩子在这般"爱"的笼罩下,要么变得唯唯诺诺,失去了自己的主张;要么积压了满腔的愤怒,终有一日会爆发出来。 我认识一位青年,他的父母为他规划了一切——上什么学校,选什么,甚至将来娶什么样的妻子。他总是顺从地点头,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留下一封信,说他要去寻找自己。父母痛哭流涕,怎么也想不明白,他们如此"为他好",为何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为你好"的背后,常常隐藏着父母未曾实现的梦想和未被满足的期待。他们将自己未能达到的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美其名曰"为你好",实则是让孩子背负起自己的遗憾。这样的"好",对孩子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更可怕的是,这种以爱之名的控制往往难以反抗。孩子若反抗,便会被贴上"不知感恩"的标签,内心充满负罪感。于是他们学会了伪装,表面上顺从,内心却日渐疏远。亲子之间,便隔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我想,真正的"为你好",应当是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和错误。父母之爱,不应是牢笼,而应是孩子展翅高飞时的托举之力。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父母太少,而明白时又常常为时已晚。 那些被"为你好"伤害的孩子,他们的痛苦是无声的。他们不敢抱怨,因为抱怨便意味着不知感恩;他们不能反抗,因为反抗便会被视为叛逆。他们只能将痛苦埋在心底,任其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扭曲的树。 爱,本应是温暖的阳光,何以成了束缚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