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访者L带来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他说:“老师,这是我从14岁开始写的,记录了所有让我难过的事。”翻开第一页,稚嫩的字迹写着:“今天同桌说我胖,我不想上学了。”密密麻麻的纸张里,每一页都像被雨水浸透的纸巾,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L苦笑着说:“这么多年,我以为把悲伤写下来就会好一些,但现在……连本子都装不下了。” 我轻轻合上本子,问他:“如果这些文字会说话,它们最想告诉你什么?”L愣住了。或许他从未想过,这些痛苦不仅是负担,更是求救信号——它在说:“我累了,我需要被看见。” 心理学视角: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的人,常通过“情绪反刍”强化创伤记忆。就像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所述,未处理的悲伤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当L开始觉察“悲伤背后的需求”,改变就已悄然发生。今晚,我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用一周时间,每天在本子上画一颗星星,不写字,只画画。或许,当笔尖离开文字,他才能触摸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