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精神分析认为欲望带来冲突,冲突导致痛苦,因此总是在自己身上寻找解决之道。 这种绕开关系的视角,恰恰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着普遍的困境。 关系的核心是理解。理解,会让一个人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陷入某种重复的模式,明白自己到底渴望什么。 要获得理解,首先要敢于表达真实需要,也就是欲望。 阻碍我们表达的,是对欲望被拒绝和嘲笑的担心,?这才是无意识里可怕的东西。 当我们无法面对这种恐惧和羞耻时,表达的需要就会被一起压抑到无意识当中。 孩子早年和父母互动的失败,往往是形成这种无意识的原因。 当孩子表达的需要遭到父母拒绝时,会感觉自己是不受欢迎、不被喜欢的。为了维持与父母的情感连接,孩子会修正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提出的要求是过分的。这种认知会让他们在往后的关系里,一直受到欲望和不安的纠缠。 认为欲望是需要被满足的,是对欲望的最大误读。 其实,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能满足所有欲望的理想关系,而是不用再担心自己的表达不被理解和遭受拒绝。 理解和满足不同。当理解一个人 时,你可以不认同他,但会允许他有不同的想法和喜好,不去干预,嘲笑,否定或制止他。他会自行寻求满足欲望的空间和可能,并认识和调整自己的欲望,而不与自己或他人发生冲突。 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情境,在这里欲望、恐惧和羞耻,不再被压抑在无意识当中。我们有可以对话的人,来一起看见、承认和理解它们。心理学家将这种可以被理解,被认可、被支持的环境,称为人类精神存活的氧气。 这些心理学的成就,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自体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