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的最新研究里,把依恋类型分为四类: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疏离型。 假如焦虑矛盾型爱上了疏离型就会产生依恋类型的不匹配。会因为对方的感情疏远而气馁,而疏离型会因为对方的依赖和干涉而烦恼。双方都不如与安全型的爱人相处时轻松。 依恋类型看似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行为,这种适应大部分是从与他人交往的经验中习得的。我们会不自觉的把这样的依恋类型带入新的亲密关系里,部分是来自于以前伴侣的交往经历。我们的经验在塑造之后的依恋关系上其实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对我们接纳或拒绝的程度在很早对我们会形成巨大的影响。 比如说,怀孕时快乐的准妈妈与焦虑的准妈妈相比,前者的孩子在1年后更可能具有安全型依恋。婴儿出生后,悦纳亲密、夫妻和睦的妈妈一般能成为周到体贴、充满爱心的照料者。 安全型的妈妈往往更能养育出有安全型的孩子,而不安全型的妈妈则往往也有不安全型的孩子。不过,即使婴儿天生难缠、易怒,如果接受训练后的妈妈养护婴儿时的敏感性和回应性的孩子,会比没有接受类似训练的妈妈的同类孩子更可能表现出安全型依恋。妈妈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在学前期之后仍未结束,7年级的少年接受的养护能分析他们成年后在爱情和友谊中的行为表现。父母给予关爱和支持的少年在数年后对待恋人和朋友更加热情。毫无疑问,这个孩子就是把从家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了以后的人际关系上。 然而,我们并不会被动地受童年经验的束缚,因为依恋类型不断地会受到我们成人后经历的影响。依恋类型是习得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类型也会发生新的改变。比如说,悲痛欲绝的分手会让原本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一段如胶似漆的恋情也能慢慢让回避亲密的人不再怀疑和戒备亲密感情。 尽管依恋风格能改变,但它们一旦确立后,既稳定又持久,并会继续影响我们新建立的亲密关系,加强已有的行为倾向。比如说,疏离型的人如果坚持孤僻,回避相互依赖,就可能永远不会发现有些人可以信任,不会发现亲密可以令人心安,这又加重了他们疏离型的依恋。如果没有大起大落的新经历,大家的依恋类型可以持续数十年。 所以,我们对紧密关系性质和价值的看法,是由我们体验到的亲密关系的经验所决定的。我们幼时对人际交往价值和他人是否可信的观念,起源于我们与照料者的交往,由于运气的不同,我们会走向了信任或不安的亲密关系之路。这段历程永远不会停止,亲密关系里的同行者在关系里给予对你的阻碍或者帮助会改变我们亲密关系的方向和进程! 让我们一起奔赴更好的自己,开启和拥有一段甜蜜持久而又幸福的亲密关系。幸福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