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的你如何自救

一、什么是“内耗” “内耗”这个词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个体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过度自我批评、拖延、犹豫不决等行为,消耗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资源。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折磨自己”。 二、内耗型人群的特征 1.过度自我批评: 这类人往往对自己要求极高,即使已经做得很好,也常常觉得不够,总是在心里自我批评。 2.情绪波动大: 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到自我评价的影响,时常在自我怀疑和自责中摇摆。 3.拖延行为: 因为害怕失败或不确定自己的选择,他们经常拖延决策,甚至拖延日常任务。 4.犹豫不决: 面对选择,内耗型的人可能表现出明显的犹豫不决,总是担心做出错误的决定。 5.社交回避: 由于自我价值感不强,他们可能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宁愿选择回避。 三、内耗型的成因 1.完美主义倾向: 从小对完美有极高追求的人,长大后容易发展成内耗型人格。 2.童年经验: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批评而很少得到鼓励,可能会培养出过度自我批评的习惯。 3.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内耗型的人往往在这方面感到不足。 四、如何帮助内耗型的人 1.建立现实的自我评价: 鼓励他们树立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自我形象,包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 2.情绪管理技巧: 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他们在情绪波动时能够自我调节。 3.设定小目标: 通过设定小而易达的目标,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成功经验和自信。 4.寻求帮助: 在必要时,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途径解决问题。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