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你不是电影制片认

【一句话推荐】 父母很容易将自己的意愿投射到孩子身上,随心所欲的为他们的生活撰写剧本、购买戏服并分析“电影”的结局。 【金句共享】 1.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暗自设想生活应该如何如何,并促使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扮演我们希望他们扮演的角色,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同意这样做。 2.被父母指定了角色的孩子别无选择,要么放弃真实的自我,扮演剧中的角色;要么冒着被制片人镇压的危险奋起反击。 3.父母的育儿目标不是粉碎孩子的自我确认,而是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明白自己的心意,使得他们面对自负的父母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质疑。 4.有效养育的关键在于,走出剧本模式,接受“本来面目”。当我们拥抱孩子的“本来面目”,就不再会责怪他们不符合我们的设定,也不会再试图去改变他们,从而使育儿从控制变为指导。 思考与感悟 确实如萨巴瑞博士所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暗自设想生活应该如何如何,而所有我们的设想,不仅仅自己会严格按照设想去做,并且还会要求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同样严格按照我们设想的去做。我们撰写的所有剧本,并不容易让伴侣或者父母等成年人很好地配合演出,却极其容易劫持孩子配合演出。 想想大女儿小时候学习电子琴时,老师布置一小段音符弹奏15遍的作业,我竟然哄骗她弹了一百多遍,虽然音符比较短,弹奏一百多遍也没用几分钟,但当时的我仅仅是为了显示我的强大,仅仅是为了让老师知道我是负责的妈妈,我监督孩子练了那么多遍。 有太多时候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潜意识剧本,无视孩子的意愿控制他们的行为,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表演。然而被父母指定了角色的孩子要么放弃真实的自我,要么冒着着被镇压的危险奋起反击,这些都不是亲子间的合作,都没有考虑父母和孩子双方的需要。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坚定自己的意愿,面对自负的父母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质疑。作为父母,我们要积极的走出自己的剧本模式,接受生活的本来面目。不责备孩子不符合我们的设定,也不试图去改变他们,加强亲子间的真正合作,从控制孩子变为指导孩子。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