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爱具体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评论:人们喜欢的是遥远而又纯白的月亮,而不是满目疮痍的月球。很长一段时间在思考,什么是具体的人,什么是具体的生活呢? 曾经我以为,爱人在身边,我们在一起吃很多很多的饭,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关注他当下的每一个情绪,事无巨细的陪伴左右,就是爱一个具体的人,但是当我们有了矛盾后, 我总是希望去改造对方,让对方按照我的想法来生活,强行把对方塑造成一个“完美”伴侣的形象。而这样完美的伴侣其实只存在于我的幻想中,一旦和真实中的人遇到矛盾,便会放大对方身上的缺陷,好像总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高高在上的俯瞰对方。 1、什么是爱具体的人? 《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的箱子。这个箱子我们可以自己填满,当然也可以端着箱子等着别人把爱装满。那箱子是怎么填满的?我想这是在我们早年成长的过程中,在爱的家庭氛围中被装满的。比如小时候父母经常给一些肯定的话语或者拥抱,专门抽出时间高质量陪伴的精心时刻,或者会重视仪式感的传递,如果家庭是有这些行为,那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箱子可能是满的,而我们也学会了如何把这个爱的箱子装满,成为那个创造者,然后分享你的爱。 这让我想到我的孩童时期。我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的相处中会有很多矛盾,但是依然吵不散打不散,并且越到一定年龄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相互的依恋。父母对我的教育于我而言,做个好人是人生重要宗旨。 做个好人是什么?除了刑法上写的,更重要是心存善念,认真踏实的生活。要说爱具体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最早是我父母给我的。孩童时期的我因为没有得到妈妈足够重视的爱和回应,导致青春期的我非常叛逆,做出很多现在也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虽然经常把父母气到怀疑人生,但是我并没有经常听到他们口中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在面对我过去非常严重的错误时,父母给我的除了生气愤怒,更多还是爱。这种爱是天性父母对孩子的爱。不管这个孩子是好还是坏都接纳,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去用经验告诉孩子方法,也会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父母对我的爱,让我体会了什么是爱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也许不是你心目完美的模样,或许会经常让你生气,让你愤怒,让你不知所措,甚至让你伤心失望,可是也从来没有因为对方这些不完美的特质让你放弃爱他。也许看到这里有人会说,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法律和伦理存在。可是父母的爱并不写在法律上,所以他们对我们的照顾养育,以及给予的教育都是爱的表达。这也是我最早觉察出具体的爱的表现。 在关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先喜欢这个人的特质:比如外貌、声音、才华等,才会想要和这个人进一步交往。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先喜欢了那个存在于自己画像里的人。比如我们会因为一个人脾气温柔而在一起,但是却忽略了他的另一面,也许遇事犹豫不决;我们会因为欣赏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却忽略了他有可能是npd,当我们真实和这个人相处的时候,从最开始的满是优点闪闪发光到最后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对方,是眼瞎了吗? 本质上我们爱的,都是爱那个“完美”的人。因为那个人存在于我们的幻想里,让我们满足了自己对爱情伴侣模样的幻想。当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就会越觉得自己崇高,关系也是如此,当我们觉得抽象的人越可爱,就会觉得身边的人越无趣。 在生活中也会发现,通常单身时间越久,设想的完美程度越高。很多女生都有一个“保守”的爱情概念,认为一定会有一个我梦想中的白马王子踏着七彩祥云用我爱的方式来爱我,然后这个人完美的理解自己懂自己,各方面非常契合,我想这也不亚于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吧。事实上这个世界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一个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爱自己呢? 2、爱具体的人会有哪些表现? 当我们接受了这个概念后,就知道抽象的幻想中的人并不存在,他只是我们的一个替代。回到具体生活中,面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人性中贪婪、自私、冷漠、虚伪、暴力等被曝光后,我们是否还能真正去从内心接纳对方呢?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写: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根植在我们行动和思维动机里,带我们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自由意志产生的行为。 在我的上一段感情中,EX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我很欣赏的男生,他的性格、脾气、特长以及对待我的方式都让我着迷,可以说我所有慕强的点都正好落在EX身上,因而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光环,忽略了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这段感情直到最后不得不面对支离破碎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爱的是这个人的特质,他的光环,又或者是我幻想中的完美伴侣。比如在相处过程中我会因为需要仪式感而把他也培养成习惯仪式感的人;比如我希望他只围着我一个人转,所以不愿意让他出去喝酒应酬,给他灌输我的理由,而这些都是我爱的并不是他本身,爱的是我心中的那个他。 后来在学习了亲密关系后,我发现,我对EX“完美”伴侣的期待,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其实是隐藏在背后的匮乏。匮乏的表现大部分存在于: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自我价值感低,没有办法袒露真实的自己的需求。在了解这些自身问题后,不断去找内在小孩,和自己的内在小孩交谈,重新养自己的内在小孩。 如果让我说爱一个具体的人会有哪些表现,我想应该是先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去想想在关系中自己想要什么?想要的和眼前这个人是否匹配,然后对这个人祛魅。去真实感受这个人,把滤镜摘掉,去感受对方的过去成长环境,和他的心境,去感受他的温度和情趣,从每一点滴相处中发自内心中看见他,理解他,认可他,接纳他,不是为了让自己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他。我们无法改变一个人,即使改变了,也不再是原本的他。 现在的我再进入一段关系中,我会经常问对方,你开心吗快乐吗,也会经常审视自己,能不能真实的接受我眼前这个可能不完美,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多缺点但是我依然很喜欢的人。我最初喜欢他什么,现在是否依然喜欢,我能够为他做些什么,让我们的感情账户持续稳定增长。 3、如何爱具体的人? 爱具体的人,对方是镜子,而不是镜中花水中月。通过与对方真实的互动,你看见对方的美好,就像光芒照亮你前进。你看见自己的不合理期待,如影随形。真正的爱,是我们发现彼此的缺憾,我们共同完成修补和成长,让心智更上一层楼。 1、学会觉察、看见、接纳 平日里可以多想想,我们有没有用意识去控制这段关系的发展,当对方做事不如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到看见对方的需求,是否能完全接纳对方本就是这样的人?可能存在很多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能否依然爱对方本人,而不是爱我们幻想中的人或者我们的需求。 2、提升高质量亲密时刻 不管现在处于什么时期的你们,是刚在一起,或者在一起多年,又或者异地恋等等,能否和对方每一天或者每一周有一个固定时间去深入交流,放下手中所有事情,专心耐心的倾听彼此声音,然后认真回应对方呢?为这段感情去创造属于你们的亲密时刻,打游戏也好,瞎聊天也好,都需要彼此沉浸其中,全情投入和陪伴。 3、善于分享 我很认同:分享欲是最高级的陪伴。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或许不同,但是爱一定藏在细节里,也藏在平日的分享里。我不关心今天天气如何,也不在意路过的奶茶店是否开门,更不觉得早餐有什么好拍照的,但是只要是你分享给我的,我都会认真看并且认真回复,我希望能参与到你的生活点滴中,也希望借助彼此的分享来表达爱意,这样的爱情才会更有生命力更鲜活。 4、降低不合理的期待 本质上我们和任何人相处,都是和自己相处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这个人,这个人能完成我们心里的幻想,填满我们的匮乏,可是谁生来就是完美的呢?自己都不完美,又凭什么要求对方做个完美的人?一定不要把爱情当做令箭,依靠爱情中对方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关系的良性发展应该是1+1<1,但是首先我们先把自己完成从0到1的进化,多陪陪自己的内在小孩,去看见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接纳对方。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完美的关系体验,在亲密关系这条路上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