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小雨27岁,从小到大都属于乖乖女类型。在她小时候父母的感情并不太好,她记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吵架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所以她很抗拒进入婚姻。她的前任多次和她提过结婚的事,总被她搪塞过去,因此他们也因为这个事情分手。从那时候开始小雨的妈妈就几乎每天都会问找对象,催结婚的事情,不仅自己催,还拉上小雨的爸爸,小雨的奶奶,大姨二姨一起上阵催婚。为了这个事和家人吵了好多次,甚至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是想把自己着急送出去。最近小雨新谈了一个对象还没5个月,父母又开始新一轮催婚,甚至妈妈说,如果和这个对象不结婚,就不要做她女儿了。小雨非常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催婚的父母。 ✨✨✨ 催婚应该是当代年轻人到了适婚年龄后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烦恼。如果我们不回应,父母会很伤心,也会天天念叨,我们也很苦恼,可是我们又真的不想进入婚姻,不想因为父母的催婚就草率把自己终生大事给送出去,害怕以后重走父母的老路。那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父母的催婚呢?这里有几个观点可以和大家聊聊。 首先:结婚对于两代人的意义不同 我们需要了解两代人所生活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差异化。在父母那一辈人的观念里结婚、传宗接代是必须要完成的事,如果你不完成这件事,全家人都会被大家唾弃,组织上还会找你谈话做你的思想工作。再加上以前的娱乐项目和信息匮乏,人际交往简单,在这个追求吃饱穿暖的年代,结婚生子就成了延续生命最重要的事情。 那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年代,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大家对社会多样性的接纳包容,结婚生子就不一定是我们人生的必选项。越来越多的独立有思想的年轻人会认同一个观念:如果结婚比我现在的单身生活更好,我愿意尝试;但是如果结婚让我的生活质量下降我可以一辈子只恋爱不结婚。所以现在的人更注重自我的体验感受,再加上在00年以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下长大,父母忙于工作,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传承了老一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习惯于用"暴力"去获得家庭权力的地位,所以很多小孩是在害怕和孤独中成长的。 都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辈子来治愈,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收拾""疗愈"自己的伤口,还没有真正学会爱人的能力,加之现在的生活压力巨大,就业前景、市场经济都不好,我们忙于努力生存,自然也不舍得未来的小孩出生后重复同样的人生。 以前结婚是宿命,现在结婚是选择。正是因为时代的变迁,所以两代人之间存在这种对于婚姻意义的差异,所以很难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第二:用成年人的思维平等与父母对话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支持体系。尽管父母不懂我们现在的时代,不懂我们的想法,但是总归是他们的亲骨肉。想要独立掌控人生拥有自主权,逃避是一定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严峻,这也不是一个成年人成熟的标志。 不妨试试用成年人的方式去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把你的真实想法、担忧和困惑与父母谈谈,甚至可以请教父母如何解决你的问题,比如告诉父母,我现在正是事业发展的阶段,如果这时候谈恋爱结婚,会影响我的前途晋升,直接和我的收入挂钩,这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这个球踢回给父母,让父母懂得我们的难处。 第三:学会温柔且坚定的表达我们的态度 我们也可以和父母表达,如果他们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是给我们做一个表率榜样,这样能够减少我们的焦虑。通过研究发生,很多子女不想进入婚姻就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像父母这样的人,一辈子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一辈子觉得人生无意义。 站在平等的对话视角,我们可以真诚的和父母表达,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婚姻经营好,让我们体会到多一些家庭的温暖,在爱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也不会恐惧进入婚姻。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和父母说:爸爸妈妈,其实你们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互相依伴,退休了去旅旅游,家庭欢声笑语,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后,把自己的工作等问题处理好,自然也会更有动力选择一个优质的伴侣进入婚姻里。 不要担心这样说矫情或者没有效果,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尝试过。大部分年轻人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能躲就躲,躲不过就吵,吵不过就消失,消极对待问题,拒绝沟通,越这样父母当然越担心。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证明自己长大,但是往往总是错误的方式去证明,自然也不会得到正向效果。 也不要因为一次尝试失败而放弃,调整心态多向积极的方向看待问题。生活是自己的,学会用更温柔且坚定的方式去对待眼下每一个困难,也一定会迎来峰回路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