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的形成

焦虑型依恋人格(anxious-resistant attachment)即是会在关系中极度渴望与对方亲密,但也总恐惧对方不肯与自己建立真正的关系。 这种人格的形成有诸多原因,根据研究,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基因、童年经历、受到重大创伤。 基因 研究表明,有些新生儿具有轻松快乐的气质(temperament),有些则好动闹腾,有些则安静平稳。 有些婴儿情感需求度高容易焦虑,就需要抚养者更多关注和照料,有些婴儿情感需求度低,抚养者则用相少的关注就可以满足。 事实上,婴儿不同的行为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种行为模式也会进一步塑造人成年后的依恋模式。 童年经历 有一些父母有时非常热情,会及时给予孩子呵护,但有时,又会随心情变化,对孩子很冷淡、疏离,疏于对孩子的照料。当照顾者无法给予孩子持续稳定的关注和照料时,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导致焦虑型依恋的产生。 焦虑型依恋也可能是由"侵入性"或"冲击性"的教养方式造成的,采取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需求而非孩子的需求,他们或许会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一旦孩子无法达成目标,便会给予严厉的批评或惩罚。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能会角色互换,孩子像个大人一样来照顾父母,并常常在家庭相处中让步。 受到重大创伤如果你在生命的某个时刻被抛弃过,你可能会产生无法磨灭的恐惧心理,最终导致焦虑依恋形成。比如,一个重要的朋友离开、突然失恋、亲密的人去世了…… 这些事件会如一辆脱轨的列车冲进你的生命中,留下残垣断壁,而你当时无力去重建,这种无力感会增加你产生害怕被抛弃的焦虑。 这样的你仿佛生活在一片荒海中,身边的TA便被视为暂时可以托住你的浮萍,既是唯一,又不够牢靠。 但你为了在荒海中生存,却又不得不紧紧抓住,焦虑型依恋便由此生出。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