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是我,才能是任何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被各种角色与身份所裹挟。我们是儿女,要孝顺父母;是父母,要养育子女;是员工,要尽职工作;是朋友,要陪伴支持。在努力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人们却极易迷失那个最本真的自我。 “我得先是我,才能是任何。”这句话宛如一记心灵的重锤,敲醒在角色迷宫中徘徊的我们。它意味着自我的核心地位与奠基性作用。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带着独一无二的灵魂与特质,有自己的兴趣、梦想、价值观,这是自我的内核。若一味迎合外界对各种角色的期待,而压抑自我的声音,内心会逐渐积累疲惫、迷茫与痛苦。比如,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因家庭压力选择了金融行业,虽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从业者,但内心对艺术的渴望如暗流涌动,始终不得安宁。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对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的强烈呼唤。当自我意识觉醒,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求与边界。以健康的自我为根基,去承担各种角色时,才能避免角色过载与角色冲突带来的焦虑。我们能够在孝顺父母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选择;在教育子女时,传递真实且积极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在工作交友中,展现真诚且独特的人格魅力。 先成为我,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找到平衡与力量的源泉,以饱满且真实的灵魂,拥抱生活赋予的每一个角色与挑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收获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满足。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