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生家庭没有“分清边界”婚姻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没和原生家庭“分清”,婚姻容易出这些问题 和原生家庭没做好分离,说白了不是不孝顺、不联系,核心就是没把自己当成独立的成年人——遇事还习惯听爸妈的安排,自己做不了主;情感上也离不开家,总想着让爸妈替自己拿主意、扛事儿,甚至把爸妈的想法看得比自己和配偶的感受还重。这种没“分清”的状态,对婚姻的影响特别实在,很多夫妻矛盾其实都源于此。 首先,婚姻里容易“第三方插手”,配偶像个外人。比如找对象时,爸妈说“这个孩子家境不好”“工作不稳定”,哪怕自己挺喜欢,也会忍不住动摇,最后可能放弃心仪的人,选了爸妈认可的;结婚后更明显,小到家里买什么家电、周末去哪玩,大到怎么花钱、要不要生孩子、怎么带孩子,爸妈都要掺一脚,还总说“我们是为你好”。你要是听了爸妈的,配偶就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像个外人;要是不听,又会被爸妈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就不认家”,夹在中间两头为难,时间长了夫妻感情肯定受影响。 其次,会把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照搬到自己的婚姻里。小时候看爸妈怎么过日子,不知不觉就会学过来。比如爸妈以前总爱吵架、争对错,你结婚后也容易跟配偶斤斤计较,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爸妈以前总控制对方、查岗、管钱,你可能也会下意识想管着配偶的行踪、工资,觉得“这都是为了这个家”,却没考虑对方的感受;还有的人小时候在爸妈那里没得到多少关爱,结婚后就把配偶当成“理想爸妈”,事事依赖对方,不管是情绪还是生活琐事,都等着对方照顾,自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时间久了谁都扛不住。 再者,没主见、不敢担责,婚姻容易失衡。遇到事儿第一反应不是和配偶商量着解决,而是先问爸妈“该怎么办”,让配偶觉得你不靠谱、没担当。比如家里经济压力大、孩子生病,或者和配偶闹矛盾,你不想着怎么沟通解决,反而跑回娘家、婆家“告状”,让爸妈来掺和调解,结果往往是小矛盾变大,越闹越僵。还有的人,把对爸妈的不满发泄到配偶身上,比如小时候爸妈总忽视你,你就会对配偶的一点冷落特别敏感,忍不住发脾气;爸妈以前对你要求严格,你就会不自觉对配偶也高标准、严要求,让对方觉得压抑。 最后,容易在育儿问题上闹僵。有了孩子后,原生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你可能会不自觉照着爸妈当年带你的方式带孩子,哪怕现在有更科学的方法,也觉得“我爸妈就是这么带我长大的,没什么问题”;而配偶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这时候爸妈再出来说“我们当年就是这么做的”,三方意见不合,很容易吵起来。更关键的是,你可能会把对自己爸妈的期待或遗憾,放在孩子身上,比如小时候爸妈没让你学特长,就逼着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小时候爸妈总批评你,就对孩子过度严格,既让孩子累,也让配偶不满,进一步影响婚姻。 其实和原生家庭“分清”,不是断了联系,而是心里有杆秤:爸妈的建议可以听,但最终的决定权在你和配偶手里;可以孝顺爸妈,但不能让他们过度干预自己的小家庭;你首先是配偶的伴侣、孩子的父母,然后才是爸妈的孩子。只有把这层关系理顺了,婚姻里的矛盾才会少很多,日子才能过得更顺心。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