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亮起时,17岁的阿哲头像始终是灰色的——简单的线条画,一个蜷缩在角落的小人,像被世界按下了静音键。他的第一条消息来得迟缓:“老师,我好像……停在很久以前了。” 阿哲被抑郁情绪缠绕了两年,更让人揪心的是伴随的退行性心理障碍——情绪崩溃时,他会突然变回孩童状态,抱着枕头蜷缩在床上,一遍遍喊着“妈妈抱”,无法完成作业,甚至忘记基本的生活自理。线上咨询的最初,他常常半天不回消息,偶尔发来的文字带着明显的颤抖,像迷路的孩子在黑暗里摸索。 第一次深入沟通,他说起父母的争吵、学业的压力,语气平淡得像在讲别人的故事,直到提到“小时候外婆家的老槐树”,文字才透出一丝温度。“外婆会摘槐花给我做饼,那时不用想考试,不用怕爸妈吵架。”可话音刚落,他突然发来一连串混乱的符号,紧接着是:“我好没用,都这么大了,还总想着过去。” 退行,从来不是懦弱,而是心灵在绝境中寻找的避风港。我没有急着让他“长大”,而是在每次咨询中,轻轻接住他的退行时刻——他说“想喝甜甜的奶”,我会回应“仿佛能闻到奶香味,暖乎乎的很安心”;他情绪失控喊“妈妈”,我会温和地说“我在这里陪着你”。线上的文字或许没有拥抱的温度,却能成为他暂时停靠的浮岛。 我们一起尝试“时光锚点”练习:让他在笔记本上画下两个圆圈,一个圈里写童年里温暖的瞬间(槐花饼、外婆的手、夏夜的星空),另一个圈里写当下能触碰到的小美好(猫咪的呼噜声、清晨的阳光、一本没看完的书)。慢慢的,他开始愿意分享当下的生活:“今天煮了一碗面,没糊”“猫咪蹭我的手了”,文字里的僵硬渐渐软化。 抑郁情绪仍会反复,他偶尔还是会陷入沉默,会突然说“不想努力了”。但每次,他都会主动发来一句“老师,我还想试试”。有一天,他的头像换成了一张手绘的太阳,配文:“今天看到槐花了,好像没那么难过了。” 线上咨询的屏幕像一层薄纱,却能穿透孤独的壁垒。阿哲的退行不是倒退,而是心灵在自我修复——他只是暂时累了,需要回到过去汲取力量,再慢慢走向未来。每个困住时光里的少年,都在等一束温柔的光,告诉他:“不用急着长大,你可以慢慢走,我会一直陪着你。” 咨询仍在继续,阿哲的消息越来越及时,文字里渐渐有了笑意。原来,退行不是被困住,而是给心灵留一段喘息的时光,等攒够了勇气,终会重新迈开脚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光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