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教育搞得太复杂,它的本质就是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1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爸爸带11岁儿子到工地体验搬砖。 孩子满头大汗,身上、手上粘满泥浆,感慨道:“我这辈子,不想再体验这种生活了。” 原来,孩子不爱学习,爸爸怎么说都不听,无奈之下,爸爸想到这个办法,让他体验一下,搬砖生活有多辛苦。 这位爸爸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放手让儿子去亲身体验。 我觉得养出独立的孩子,是父母最高级的智慧,也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教育其实很简单:放手让孩子体验,让他在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做出选择,在选择后承担责任。 如此,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2体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思想家卢梭说过:“教育应当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生活。” 可是,很多父母却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 孩子想扫地,妈妈说:“别动,你扫不干净。” 孩子想刷碗,爸爸说:“走开,你会把碗打碎。” 孩子想收拾书包,奶奶说:“乖,你收拾不好。” 一次次的禁止,一回回的代劳,让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 没有体验,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独立。 知乎上有位网友,从小被父母包办一切。 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大到上什么学校,报什么,父母都要插手。 结果,他变得毫无主见。出去吃饭,他看着菜单发呆,不知道点什么;谈恋爱时,他事事听家里的,被嘲笑“妈宝男”;就连找工作,他都要问父母,哪个更适合自己。 父母的事事包办,能不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哪怕工作了,也要依附于他人而活。 3选择,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让孩子学会选择,是培养独立性的重要一步。” 可是,很多父母却喜欢替孩子做选择。 “穿这件红衣服,好看。” “学钢琴吧,有气质。” “上重点中学,将来考好大学。” 我们总以为,自己的选择是为孩子好。 却不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永远学不会承担责任。 因为,选择意味着责任。 敢于选择,才能敢于承担。 影星刘烨的妻子安娜,在教育孩子时,非常尊重他们的选择。女儿霓娜喜欢骑马,尽管学费昂贵,安娜依然支持。 她说:“骑马是霓娜自己选择的,她必须负责。每次摔倒,她都会自己爬起来,继续练习。” 正是这种尊重,让孩子变得独立而坚强。 让孩子学会选择,他才能在一次次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4放手,是父母最高级的智慧 心理学家说:“父母的爱,是指向分离的。” 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独立,需要父母适时放手。 这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给孩子体验的机会。更不是放弃不管,而是给孩子足够多的选择权利。 《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宋倩,对女儿事无巨细,样样操心。 小到每天吃什么,大到上什么大学,她都要严格控制。 结果,乔英子患上抑郁症,甚至想要跳海自杀。 她哭喊着对妈妈说:“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父母抓得越紧,孩子飞得越累。只有放手,孩子才能展翅高飞。 5养出独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让孩子成为自己,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性。 因为这是孩子面对世界的底气,是孩子行走人生的勇气,更是孩子幸福生活的能力。 6如何培养独立的孩子?给您三点建议: 1.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自己穿衣、吃饭、收拾书包,哪怕做得不好,也要鼓励他尝试。 2.尊重孩子的选择。小到穿什么衣服,看什么书,大到上什么兴趣班,交什么朋友,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3.允许孩子犯错。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 7教育其实很简单:不是代为选择,而是放手让孩子体验;不是严格控制,而是尊重孩子选择;不是急于求成,而耐心浇水施肥后,静待花开。 教育的本质,简单而言就是养出独立、自信、有担当的孩子。 他可以不优秀,但不能不独立; 他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担当; 他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与所有父母共勉。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