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复纠结”到“放过自己”的3个小瞬间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还亮着。我对着和客户的聊天记录反复翻看,“那句‘方案再调整下’,是不是他觉得我做得不好?”“早知道当时把数据再细化点,现在会不会更稳妥?” 类似的纠结,不是第一次了。前几天买衣服,选了黑色又后悔没要白色,翻了半天订单想退换,最后还是放弃,却整整郁闷了一下午。我知道这是情绪内耗,可总忍不住跟着念头跑。 改变是从“贴标签”开始的。昨天开会前,我又焦虑“会不会说错话”,突然想起之前记的方法,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不是‘心慌’,是‘担心表现不好的焦虑’。”说完那刻,心里的紧绷感居然松了些——原来我不是被“坏情绪”困住,只是在为一件具体的事担忧。 后来又试了“设定止损线”。早上纠结要不要给前同事发祝福,怕对方觉得突兀,我给自己定了5分钟时限。5分钟到了,不管想没想清楚,直接编辑消息发了出去。发完反而轻松了,哪怕没收到秒回,也不再反复打开聊天框查看。 现在慢慢明白,情绪内耗就像手里攥着一把沙,越用力越容易流失心力。不用逼自己“不许想”,只需在念头跑偏时,轻轻把自己拉回当下。那些纠结的瞬间,其实都是学会和自己相处的机会。 要不要我帮你把你曾经历的情绪内耗场景,转化成带有具体解决方法的手记内容?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