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师手记三条 手记一:“沉默”也是一种回应 今天接待的来访者,前15分钟几乎都在沉默,手指反复摩挲着水杯。我没有打破这份安静,只是轻轻把纸巾推到他手边。后来他说,之前和别人说心事时,对方总催着他“快说啊”,反而让他更不想开口。原来有时候,不急于“填补空白”,安静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安稳的支持。 手记二:别做“答案提供者”,要做“感受确认者” 来访者聊到工作中的委屈时,我差点脱口而出“你可以和领导沟通”,但及时停住了。换成问他:“这件事里,最让你难受的是领导没听你解释,还是同事当时没站出来?”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说出藏在“委屈”背后的真实需求——想要被尊重、被信任。比起直接给方法,帮他看清自己的感受,才是更重要的事。 手记三:我的“情绪开关” 结束今天的工作后,我在楼下公园走了20分钟,看着小朋友追着泡泡跑,慢慢把心里的“沉重感”卸下来。作为倾听者,每天会承接很多情绪,但我知道不能把这些留在自己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绪出口”,比如散步、写日记,才能以更稳定的状态,接住下一位来访者的心事。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