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个词叫:拯救者情结

拯救者情结,也叫救世主情结,在心理学上指的是:

个体在人际关系中,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过度关注他人的困难,甚至不顾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也要帮对方解决问题,以此获得被需要的感觉,证明自己的价值

简单说,有拯救者情结的人,会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比如朋友没钱花,会主动借钱给对方,哪怕自己手头不宽裕;

伴侣工作不顺,会放弃自己的爱好,陪对方加班,甚至帮对方做本该他自己做的事。

他们不是不爱自己,而是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帮别人解决问题,自己才是有用的;只有被别人需要,自己才值得被爱。

要注意的是,拯救者情结和正常的帮助不一样:

正常的帮助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尊重对方的意愿,比如朋友需要帮忙,你会问对方需要自己做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帮助;

拯救者情结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忽略对方的意愿,比如朋友没说需要借钱,你却主动把钱塞给对方,还说对方必须拿着,不然就是不把自己当朋友

这种过度的、强加的拯救,不仅会让自己疲惫,还可能让对方感到压力,甚至破坏关系。

为什么缺爱的人更容易有拯救者情结?不是他们天生喜欢付出,而是早年的经历在心里埋下了种子,让他们在成年后不自觉地通过拯救别人来弥补自己的缺失。主要有三个心理学成因:(1)早年爱的缺失,导致通过被需要获得价值感缺爱的人,在童年时往往没得到足够的关爱和认可,比如父母总忽视他们的需求,或者只有在他们听话、帮家里做事时,才会得到一点关注。这种经历会让他们形成一种认知:只有自己有用、能帮别人,才会被爱。心理学上的自我价值理论指出,人会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缺爱的人因为早年没得到足够的认可,就会把被别人需要当成确认自我价值的方式——帮别人解决问题,看到别人因为自己而变好,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自己值得被爱。比如小时候只有帮妈妈做家务,才能得到妈妈的夸奖;长大后,就会通过帮朋友、同事解决问题,来获得类似的认可感,哪怕自己会很累。(2)未完成事件的执念,想通过拯救别人改写自己的过去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未完成事件理论指出,早年没被解决的遗憾、没被满足的需求,会变成一种执念。缺爱的人,童年时可能有过想被拯救却没人帮的经历,比如被欺负时没人保护,遇到困难时没人帮忙。这种未完成的遗憾,会让他们在成年后,通过拯救别人来改写自己的过去——好像帮别人摆脱了困境,就等于自己当年的困境也被解决了。比如有人小时候家里穷,想买一本喜欢的书却没钱,没人帮他;长大后,看到朋友想买东西却没钱,就会主动借钱给朋友,甚至帮朋友付钱。他潜意识里是想通过帮朋友实现愿望,来弥补自己当年没得到帮助的遗憾,可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抚平过去的伤痛,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过度付出的循环。(3)边界感模糊,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缺爱的人往往边界感模糊,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心理学上的边界感指的是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范围,不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也不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而缺爱的人,因为早年没建立清晰的边界(比如父母总让他们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或者总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们),就会在成年后,不自觉地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比如朋友失恋了,正常的边界是倾听、安慰,提供建议,而有拯救者情结的人,会觉得朋友不开心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必须让朋友好起来,于是放下自己的事,全身心帮朋友处理感情问题,甚至帮朋友找新的对象。这种越界的负责,其实是边界感模糊的表现,最后只会让自己承担不该承担的压力

放下拯救者情结,不是从此不再帮助别人,而是学会合理地帮助,不越界、不委屈自己。可以从三个步骤开始:

第一步:觉察自己的拯救者思维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陷入拯救者思维。

比如当朋友向你抱怨时,你是不是会立刻想自己要怎么帮对方解决,而不是先听对方说完;

当家人遇到困难时,你是不是会觉得如果自己不帮对方,对方就没办法了。

当你有这些想法时,停下来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件事是我的责任吗?

我帮对方,是为了对方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用?

比如朋友抱怨工作累,这件事不是你的责任,你帮对方的目的,如果是想让对方开心,那可以倾听、安慰;

如果是想让对方觉得自己很有用,那就要提醒自己,不用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只有知道自己的拯救者思维什么时候出现,才能针对性地调整。

第二步:学会课题分离,分清自己和别人的责任

遇到别人有困难时,先告诉自己这是对方的课题,不是自己的。

比如朋友没钱花,怎么赚钱、怎么省钱是朋友的课题,你可以建议朋友找份兼职,但不能主动借钱给朋友,还让朋友不用还;

伴侣工作不顺,怎么提升能力、怎么和领导沟通是伴侣的课题,你可以陪伴侣一起分析,但不能替伴侣去跟领导道歉,或者帮伴侣做工作。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如果自己不帮对方,对方会过得不好,但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别人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长。

比如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钱,会比你借钱给朋友更有成就感;伴侣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工作问题,会比你帮伴侣解决更有信心。

第三步:关注自己的需求,把自己放在优先位置

缺爱的人之所以有拯救者情结,是因为太关注别人的需求,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所以要学会把自己放在优先位置——关注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用因为怕别人不高兴而委屈自己。

比如以前总帮朋友熬夜改方案,现在可以说自己今天有点累,想早点休息,对方可以先自己改,明天你们一起看看哪里需要调整;

以前总帮家人做很多事,现在可以说自己今天有自己的事要做,这件事对方可以自己试试,有问题你们再一起解决。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这样做会不会太自私,但要知道,只有你照顾好自己,才能有更好的状态去帮助别人。

比如你休息好了,第二天可以更有耐心地帮朋友看方案;你做好自己的事,才能有更多的精力陪家人。

04 这里是总结

有拯救者情结的你,其实很善良——你想帮别人摆脱困境,想让身边的人过得好,这不是错。

但你要知道,你不用通过拯救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用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你的价值,从来不是靠被别人需要来证明的——你本身就值得被爱,哪怕你不帮别人解决问题,你也是有用的;

别人的命运,也不需要你来负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哪怕会遇到困难,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愿你能放下拯救者的重担,不再过度负责、不再委屈自己,把更多的爱给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满足自己的需求,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毕竟,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别人的朋友、家人、伴侣,只有你好了,身边的一切才会更好。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