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那年我成了公司的“便利贴女孩”。同事说“帮我取个快递呗”,我笑着说“好”;领导说“这个周末加个班吧”,我点头“没问题”;连合租的室友说“你做饭好吃,以后晚饭都你做吧”,我也没反驳。结果是我每天加班到九点,周末没睡过一个整觉,室友把我的厨房当食堂,而我的体检报告上多了“轻度焦虑”和“慢性胃炎”。 压垮我的是一次部门聚餐。那天我重感冒,鼻音重得说不出话,同事却起哄“你酒量好,陪张总喝几杯”。我端着酒杯手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还是强撑着喝了两杯,回家后吐到凌晨,抱着马桶哭——我到底在怕什么?怕他们说“你怎么这么不合群”?怕领导觉得“这姑娘不机灵”?可我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这些“好人缘”又有什么用? 后来我开始试着“小声说不”。第一次是同事让我帮忙做PPT,我攥着笔手心冒汗,最后小声说:“我手头的报表今天要交,可能没时间……不过我可以把之前的模板发给你,里面有常用的排版。” 说完我紧张地盯着她,怕她生气,结果她愣了一下,笑着说:“啊,那太谢谢你了,我还以为你肯定有空呢。” 原来拒绝没那么难,难的是我总把“拒绝”和“伤害别人”画等号。 现在我有个“边界工具箱”:遇到不想做的事,先深呼吸三秒,然后说“我理解你的需要(共情)+ 我现在的情况是(理由)+ 或许你可以试试(替代方案)”。比如室友再让我做饭,我会说:“我知道你下班累(共情),但我最近胃不太舒服,医生让少吃油腻(理由),楼下那家轻食店最近打折,我们可以一起点外卖呀(替代方案)。” 慢慢发现,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因为你拒绝一次就疏远你;而那些总让你委屈自己的关系,本就不值得用力维持。 上周我拒绝了领导临时加的任务,他愣了一下说“行,那让小李做吧”。那天我准时下班,去公园散步时看到夕阳把云染成粉色,突然想起很久没好好看过傍晚的天了。原来守住自己的边界,不是变得冷漠,而是给生活腾出空间,去爱真正值得的人,包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