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绝对化想法”松绑 别被“一定”“永远”绑架,把“我肯定做不好”换成“我试试可能有新发现”,把“这事没救了”改成“也许还有别的办法”。语言是思维的镜子,先从调整表达开始,打破非黑即白的认知。 2. 用“小尝试”替代“空想” 固式思维常让人停在“想”的阶段,不如从小事入手:怕社交就先和同事说一句无关紧要的闲话,怕失败就先做一件难度最低的事。每一次微小的行动,都是对旧思维的冲击,积累起来就会有大改变。 3. 接纳“不完美”的可能 很多固式思维源于对“完美”的执着,比如“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试着允许自己“做得不够好”,比如第一次学做饭哪怕味道一般,也认可“我敢于尝试”。接纳不完美,才能给思维留出让步和创新的空间。 4. 换个视角看“挫折” 别把挫折当成“能力不行”的证明,而是看作“成长的信号”。比如工作出错,不说“我真没用”,而是想“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注意这几点”。转变对挫折的认知,思维会更灵活,也更有韧性。 思维的改变不用急,从一个小想法、一次小行动开始,慢慢就能跳出固有框架,看到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