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职场当"柠檬精":那些嘴硬的日子,差点毁了我的人际关系

去年部门评优时,看到同期入职的小林拿了最佳新人奖,我嘴上说着"恭喜啊运气真好",转头就跟同事嘀咕"她那个项目全靠组长带飞"。直到某天加班,听见实习生模仿我当时的语气调侃"前辈又在客观分析啦",才惊觉自己早已成了职场"酸黄瓜"。 这种隐性的嫉妒藏在"理性分析"的外衣下最危险。比如小林分享客户资源时,我总抢着补充"这个渠道转化率其实一般";她提案被领导表扬时,我会立刻翻出数据说"但成本控制这块还能优化"。那时我以为自己是追求完美,直到某次小林主动帮我修改方案,指着我批注里"这里逻辑没问题但不够惊艳"的字样笑说:"你上次提案我也想挑刺来着,后来发现是自己太焦虑了。" 心理学里说,嫉妒本质是对自身价值感的不确定。我开始记录那些"忍不住挑刺"的瞬间:看到同事涨薪时立刻计算他的加班时长,听到同学创业成功就打听启动资金来源。每当发现自己在"找补",就逼自己写下三个对方的优点。三个月后我才明白,真正的自信不是比别人强,而是能坦然为他人的光芒鼓掌。现在小林升职请吃饭,我终于能真心说出"你谈判时那个临场反应,我得学半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