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接纳情绪,不评判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当我们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时,关上的不只是对话的门,还有孩子愿意向我们敞开的心。
更好的方式:
· “看起来你很生气,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 “这件事让你很难过,我理解。”
3. 多用“我”,少用“你”
当我们表达感受而不是指责时,孩子会更愿意合作。
对比一下:
· ❌“你怎么又把房间弄这么乱!”(指责)
· ✅“我看到地板上有很多玩具,我担心会不小心踩坏,我们一起收拾好吗?”(表达感受+邀请)
4. 赋予选择,而非命令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在告诉他们:“我相信你的判断。”
比如:
· “我们十分钟后要出门,你是想现在收拾玩具,还是再玩五分钟收拾?”
· “今晚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澡?”
真正的平等,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爱与规则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想法很重要,你的感受值得被听见,你是一个独立的、被尊重的个体。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的父母或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孩子可以放心依靠的同行者。与孩子平等沟通,从这四点开始
2. 接纳情绪,不评判
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当我们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时,关上的不只是对话的门,还有孩子愿意向我们敞开的心。
更好的方式:
· “看起来你很生气,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 “这件事让你很难过,我理解。”
3. 多用“我”,少用“你”
当我们表达感受而不是指责时,孩子会更愿意合作。
对比一下:
· ❌“你怎么又把房间弄这么乱!”(指责)
· ✅“我看到地板上有很多玩具,我担心会不小心踩坏,我们一起收拾好吗?”(表达感受+邀请)
4. 赋予选择,而非命令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在告诉他们:“我相信你的判断。”
比如:
· “我们十分钟后要出门,你是想现在收拾玩具,还是再玩五分钟收拾?”
· “今晚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洗澡?”
真正的平等,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爱与规则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想法很重要,你的感受值得被听见,你是一个独立的、被尊重的个体。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样的父母或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孩子可以放心依靠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