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完美的父亲,教会我如何爱

父亲在我记忆里,总是忙碌的。他开了家小加工厂,每天早出晚归,我们一年到头难得坐在一起吃几顿饭。印象最深的是我十岁生日那天,他答应陪我去公园,结果临时来了客户,爽约了。我躲在房间哭了一下午,觉得他根本不爱我。这种“不被重视”的感觉,像根刺,扎在我心里很多年。 长大后,我对伴侣的要求变得很“极端”——他必须随叫随到,必须把我放在第一位,任何一点疏忽都会让我炸毛。前男友就是因为这个离开的,他说:“我感觉自己像个犯人,时刻被监视,太累了。”我当时很委屈,觉得他不够爱我,现在想来,我不过是想在他身上,找回当年父亲欠我的那份“专属时间”。 改变是从去年开始的。父亲生了场病,需要人照顾。我请了长假陪在医院,才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他。我发现他其实很笨拙,想给我削苹果,手却抖得厉害;想跟我聊天,翻来覆去都是“工作别太累”“按时吃饭”这些老话。有天晚上,我给他擦身,看到他花白的头发和眼角的皱纹,突然鼻子一酸。我问他:“爸,你当年是不是觉得赚钱比陪我重要?”他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说:“傻丫头,爸没本事,就想多赚点钱,让你过好日子。”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他。他不是不爱,只是用了他那个年代男人最常见的方式——默默承担,拼命赚钱。他的不完美,他的局限性,其实也是我需要接纳的一部分。 现在,我对“爱”的理解不一样了。我不再要求伴侣时刻围着我转,而是学会了沟通需求:“我今天有点累,你能陪陪我吗?”也学会了体谅对方的不易:“你工作忙,不用一直回我消息,忙完告诉我一声就好。”我发现,当我放下对“完美父亲”的执念,也放下了对“完美伴侣”的苛求时,关系反而轻松了很多。 如果你也曾因为父母的不完美而受伤,或许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看。他们或许不懂表达,或许方法笨拙,但那份爱的底色,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深沉。而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过去,而是带着这份觉察,在现在的关系里,活出更成熟的自己。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