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接待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结婚七年,妻子林女士说:“他从来不懂我想要什么。” 她坐在沙发上,语气里满是疲惫:“我生日想要一束向日葵,他却买了一大箱苹果;我加班到深夜,想让他接我,他只说‘打个车更方便’。”她翻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满屏都是“你自己看着办”“别小题大做”,最后叹口气:“我觉得他根本不爱我了。” 聊到中途,先生陈先生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个旧笔记本,局促地放在桌上:“其实……我有东西想给她看。”翻开本子,里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3月12日,她提过喜欢向日葵,下周花店有货”“5月20日,她加班晚,记得提前叫好车,车牌号发她”“7月8日,她最近失眠,买点助眠的香薰”。 林女士愣住了,指尖划过那些没完成的计划:“这些……你怎么没做?”陈先生挠挠头,声音有些沙哑:“上次买向日葵,花店没货,想着下次补,后来忙忘了;叫车那天手机没电,等充好电,你已经到家了……我总怕做不好,反而让你更失望。” 原来他不是不懂,只是把在意藏在了笨拙的“准备”里,却忘了把心意说出口。后来我陪着他们梳理沟通里的“断层”:林女士试着直接说“我希望你陪我去买花”,陈先生也开始把“我记着”挂在嘴边。 上周林女士发来照片,两人站在向日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