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认知偏差?

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认知偏差,核心是观察思维与现实的“脱节信号”,即当想法出现绝对化、极端化或与事实不符的倾向时,就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可通过以下3个维度快速自查: 1. 关注“绝对化”的语言信号 当内心或口头频繁出现这类表述,大概率存在偏差: - 非黑即白:“这件事没做好,我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不帮我,就是完全不在乎我”(忽略中间可能性)。 - 灾难化:“这次汇报紧张了,以后肯定没人认可我了”“感冒一直不好,会不会是严重的大病”(放大负面结果)。 - 以偏概全:“上次演讲失误了,我永远都做不好公开表达”“他一次没回消息,总是对我很冷淡”(用单一事件定义整体)。 2. 检查“情绪先行”的思维逻辑 若先有强烈情绪,再找“证据”支撑想法,而非基于事实推导,可能存在偏差: - 例1:感觉同事“针对自己”(情绪),便把对方“没打招呼、工作提建议”都解读为“故意针对”(选择性找证据,忽略对方对他人也有类似行为)。 - 例2:觉得“自己没用”(情绪),便只回忆“做错的事”,完全忽略“完成的项目、得到的肯定”(过滤掉正面事实)。 3. 用“第三方视角”做现实检验 跳出自我视角,假设是别人遇到同样问题,你会如何看待: - 比如:自己搞砸一项任务后,觉得“我太笨了,无可救药”。此时换个角度:如果朋友遇到这事,你会不会说“一次失误而已,下次调整就好”? - 若“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差距极大,说明思维可能被偏差带偏,偏离了客观现实。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