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吃过饭后,带着晨晨和阳阳在楼下散步,晨晨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看待同性恋?你能接受朋友是同性恋吗?”说实话刚听到这个问题,我被惊到了。 但我仍然的冷静的回答她:“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但我们尊重别人的选择,作为朋友我们只看他是否真诚、善良,我们还是像对待其他朋友一样对待他。”就这样我们从这个话题开始聊了一路。 我们总想着给孩子报最好的班、找最厉害的老师,却忘了最有效的教育,其实就藏在每天30分钟的聊天里。 01 关系对了,教育才有效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越长大,越像上了锁的日记本。 不是他们不愿说,是我们总用“作业写完了吗”“考了多少分”当开场白,这样的对话,孩子一听就想逃。 真正的聊天,是你放低姿态,蹲下来倾听孩子,听他说今天谁摔跤逗得全班大笑,科学课的实验有多神奇,哪个同学说话特别有趣。 这些看似没用的废话,正是建立亲子关系的良好基础。 都说好的教育,首先得有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尊重和耐心,他才会对你没有防备,开怀畅聊。 02 听懂孩子没说出口的求救信号 上周四阳阳突然嘟囔:“我不想上学了。” 听到孩子这么说我没有责备,而是小心询问:“是因为在学校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吗?”后面才知道,原来同桌给她起了难听的外号,她憋屈了好几天。 很多时候孩子不会直接跟你说出他的烦恼,但他们每句抱怨、每个情绪背后,都藏着他的真实需求,需要你解答和帮助。 如果不了解情况,先是对孩子一通教育,可就伤感情了。 03 做孩子最安全的情绪树洞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有差不多六成的中小学生经常感到压力。 但超过一半的孩子说:“跟爸妈说了也没用,他们只会讲道理。” 其实孩子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理解的感觉。 我们做不到孩子想要的理解,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家不该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更应该是能卸下所有伪装、畅所欲言的港湾。 04 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 又比如前两天阳阳问我:“妈妈,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色?” 我一时语塞,赶紧和她一起查资料。然后她学到了植物知识,我学到了保持好奇的重要性。 聊天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成长。你教她生活经验,她教你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05 表达能力是练出来的 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敢举手,见到生人就躲,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家里说话的机会太少。 我家定下规矩:吃饭时轮流分享今天最开心的事,睡前可以聊任何一个奇怪的想法。 半年下来,你会发现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里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孩子未来社交的预演。 06 每天半小时,改变亲子关系 最好的教育,不需要花多少钱——就是每天抽出30分钟,放下手机,专心聊天。 早上做早餐时聊,接送上下学路上聊,晚上窝在沙发上聊。 聊着聊着,心就近了,心近了,话就多了,话多了,教育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今晚睡前,不妨问问孩子: “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想跟我分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