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回避型依恋:不是“不爱”,是“怕错爱

回避型依恋并非情感淡漠,而是一种在亲密关系中“先保护自己,再靠近对方”的心理模式,核心是对“被抛弃”或“不被接纳”的深层恐惧,让他们习惯用“推开”代替“拥抱”。 这类人往往有三个典型表现:一是“靠近就疏离”,关系升温时会突然退缩——比如对方表达强烈好感,他们可能会减少联系,甚至找借口回避,并非不喜欢,而是亲密感带来的“失控感”让他们焦虑;二是“习惯独自扛”,遇到困难时很少主动求助,哪怕伴侣主动关心,也常说“我没事”,不是拒绝关心,而是害怕“依赖”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更怕依赖后被抛弃;三是“不直接表达需求”,想要陪伴却不说“我想你”,而是问“你今天忙吗”,需求没被满足时也不抱怨,只会默默失望,本质是不敢确认“自己的需求值得被重视”。 他们的回避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源于成长中“情感需求未被及时回应”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哭闹时被忽视,或是表达脆弱时被指责“不坚强”,慢慢形成“靠自己才最安全”的认知。所以和回避型依恋相处,关键不是“逼他们改变”,而是用“稳定的陪伴”代替“急切的索取”:不强迫他们立刻回应,给他们留一点“消化情绪”的空间;在他们主动分享时及时肯定,让他们慢慢相信“表达真实的自己,不会被嫌弃”。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