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

通过实践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核心是在具体行动中积累“自我认知”与“掌控感”,而非停留在空想,可从以下4个可落地的行动方向入手,逐步强化对“自我”的清晰认知: 1. 做“自我探索清单”,把抽象认知转化为具体记录 每周花20分钟写下3类内容:一是“本周我做到的小事”(如“主动拒绝了不合理请求”“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二是“我发现自己的一个特质”(如“面对紧急情况时,我比想象中冷静”),三是“我在意的一件事”(如“朋友的真诚比利益更重要”)。通过持续记录,让“自我价值”和“价值观”从模糊感受变成明确依据。 2. 主动“试错”,在选择中明确“我想要什么” 从小的、低风险的选择开始,主动尝试新事物并观察自己的感受。比如“周末尝试一次 solo 探店,而不是跟着朋友的安排走”“报名一节感兴趣但从未接触过的课(如绘画、编程)”。若过程中感到开心、有成就感,说明这件事符合你的需求;若感到疲惫、抵触,则明确这不是你偏好的方向——试错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能帮你缩小“自我认知”的范围。 3. 刻意“拒绝”与“坚持”,划清自我边界 针对“过度迎合他人”的情况,每周做1次“拒绝练习”,比如对超出能力范围的请求说“不”,对不符合你价值观的要求明确立场(如“我不喜欢背后议论别人,我们换个话题吧”)。同时,坚持1件“只为自己做”的事(如“每天读30分钟自己喜欢的书”“每周留1小时独处”)。通过“拒绝他人”和“坚持自我”,强化“我的需求和感受很重要”的认知。 4. 用“成果复盘”替代“自我否定”,积累掌控感 当事情没做好时(如“项目出错”“计划没完成”),不急于否定自己,而是做“客观复盘”:先写下“这件事里我做得好的部分”(如“虽然出错,但我及时补救了”),再写下“下次可以改进的点”(如“下次提前做风险预案”),最后总结“我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我需要更注重细节”)。这种复盘方式能让你在面对挫折时,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成长空间,而非陷入“我不行”的自我怀疑,逐步积累“我能掌控自己的成长”的信心。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