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内在小孩 内在小孩是心理学核心概念,指我们内心深处,保留着童年时期核心需求(如被接纳、被重视、被偏爱)、未被疗愈的情绪(如童年被忽视的委屈、被批评的自卑),以及本能反应模式的心理部分,它会悄悄影响当下的情绪(如莫名怕被拒绝)和行为(如过度讨好他人)。 2. 怎样正确对待内在小孩 核心原则是“先看见、再回应、后滋养”,3个简单易落地的方法,帮你温和关照内在小孩: 1. 看见它:标注“小孩式情绪”:当出现极端情绪(如因一句批评就想放弃、因没人在意就委屈落泪),暂停10秒告诉自己“这是我的内在小孩在难过/害怕”,不否定、不批判,先承认它的存在。 2. 回应它:做自己的“理想照顾者”:用童年渴望的方式回应需求。比如内在小孩因“没做好事”自卑时,不说“这点事都做不好”,而是像理想父母那样说“没关系,你愿意尝试就很棒,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改进”;若因“没人陪”孤单,就主动留30分钟专属时光(如看小时候喜欢的动画、吃童年爱吃的零食)。 3. 滋养它:建立“微小确定感”:从小事入手,给内在小孩“被重视”的确定感。比如答应自己“每周三晚看一集纪录片”就坚持做到,不会因“忙”随意取消;每次完成一件小事(如整理书桌),就认真夸自己“你真厉害,把小空间收拾得这么舒服”,慢慢帮它建立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