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拖拉、坐不住,大多不是故意“捣乱”,而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任务没兴趣,或者还没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可以试试从这几个小方法入手,慢慢引导: 1. 先给身体“放电”,再让大脑“开工” 放学后别急着催写作业,先让孩子疯玩20分钟——跑跳、拍球、玩点体力游戏都好。孩子精力旺盛,身体没舒展够,坐下来就容易浑身发痒、坐不住。把“过剩精力”释放掉,大脑才能更专注。 2. 把作业变成“闯关游戏”,用“小目标”勾着他 比如把作业拆成几个“小关卡”:“第一关:写2行生字,通关后可以吃块小饼干;第二关:做3道口算题,通关后能看5分钟绘本”。用具体的小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也可以是“妈妈陪你玩10分钟积木”)吸引他,每完成一步就夸一句“这关闯得好快!下一关肯定更顺利”,让他觉得“写作业像玩游戏一样有成就感”。 3. 打造“抗干扰小角落”,减少外界“勾引力” 写作业的桌子上只放当前要用的文具和书本,玩具、零食、平板全收走;家长也别在旁边看电视、刷手机(孩子会觉得“凭什么你们能玩我不能”)。可以在角落放个小闹钟,告诉他“指针走到这里,我们就休息5分钟”,用可视化的时间让他有“盼头”,比一直催“快点写”更有用。 4. 允许“偶尔走神”,别盯着纠错 孩子写着写着发愣,别急着吼“又在干嘛!”,可以轻轻敲敲桌子说“刚才那道题你做得很认真,接下来这道试试?”。过度关注“他又坐不住了”,反而会强化这个行为。如果他能专注5分钟,就比昨天进步了,多夸具体的进步,比如“刚才你写生字时,一直没玩橡皮,这就是认真呀”。 5. 用“游戏化方式”练专注 平时可以和孩子玩些“专注小游戏”:比如拼图(从简单的开始)、串珠子、听指令做动作(“左手摸右耳,右手拍左腿”),这些游戏能悄悄锻炼他“控制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慢慢迁移到写作业上。 其实低年级孩子的专注力本来就短,硬逼他“必须坐1小时”只会让他更抗拒。不如接受“他现在只能专注10分钟”,然后一点点延长,用耐心和趣味帮他找到“坐下来做事”的节奏。比起“快点写完”,让他慢慢觉得“专注做事也挺有意思”,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