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是怎样的呢?

你有下面这几种表现吗?平时不喜欢社交,宁愿自己呆着,一遇到人多的场合就想溜走,别人紧张,自己身体也一样会出现紧绷感,看到电影里有人挨打,好像自己也能感受到痛楚,很容易被传染情绪。 一间房子里有两个人在哭,自己也会哭。这样的人常常因为过分敏感、感受力超强而陷入内耗和疲惫。其实在心理学上,他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共感人。共感人就像一块海绵,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情绪都照单全收,对周围的人极易感同身受。 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每个人共情的发展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是迟钝人群,他们天生无感迟钝。有时候身边的朋友明明已经很伤心了,但他还看不出来,照样和别人开玩笑,没有分寸。 第二种是普通人群,他们的5感比较稳定,能分辨对方的笑是真开心还是强颜欢笑,大家突然不说话了,也会在几秒内感受到气氛的微妙变化。 第三种是高敏感人群,他们的感受特别发达,这和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成长在压抑的家庭,有一对严厉的动辄打骂怪罪的父母,那么他长大后就会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别人的动作声音稍微大点,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惹对方生气了。 比高敏感更特别的还有共感人,他们对光线、声音、气味有着类似直觉的敏感,与高敏感人群类似,但却更深。 高敏感人明白信息来自于外在,他们是先观察到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再产生情绪。而共感人却是直接感受到别人的身体反应别人的情绪即使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身体就已经有了相应的反应,会不知原因的哭泣、发抖。 共感人无时无刻都在被外界影响,但那些敏锐的社交直觉、超强的共情能力是很难得的。所以共感人要做的不是责备自己的过分敏感,而是在感受世界之余,维持好自己情感的稳定。 一、自我觉察看看自己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身边的朋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如果真的很不快乐,就去断舍离,不要一味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事实就是你值得更好的。 二、区分处理情绪被情绪感染时,试着问自己,这个情绪是我的还是别人的,可以先远离一下或是深呼吸,也可以写写情绪日记,每天睡觉前把自己的情绪记录下来,慢慢增强与情绪相处的能力。 三、留出自我愉悦的时间。很多共感人都不喜欢进入人多的场合,这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那么不妨增加与大自然共处的时间,野外徒步、野营都是很适合共感人的娱乐方式。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多点耐心。你以为的性格不好,或许只是一种与众不同。你以为的缺点,也许藏着没看到的优势,世界和我爱着你。我是正贤❤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