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接住情绪,再谈学习:孩子需要被看见的“情绪开关”

昨晚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孩子回家摔了书包说‘不学了’,我逼他坐回书桌,结果他哭着撕了卷子。”其实很多家长没发现,当孩子说“不想学”时,藏在背后的往往不是叛逆,而是没被看见的情绪——可能是课堂上没听懂的挫败,也可能是和同学闹矛盾的委屈…… 就像我们自己,被领导批评后很难立刻投入工作,和家人拌嘴后做饭都没心思。孩子的世界里,情绪从来都不是“小事”:一道解不出的数学题、一次没得到的小红花,甚至是路上被风吹乱的头发,都可能成为压垮专注力的小石子。这时若只催着“快写作业”,就像给满电的情绪开关再推一把,只会让孩子把心门越关越紧。 真正的沟通,要从“看见情绪”开始。不用急着讲大道理,蹲下来帮他拍掉书包上的灰,说一句“看起来你今天有点不开心”;不用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递一杯温水坐在他身边,让他知道“你可以先不说,但我会陪着你”。当孩子的委屈被接住、挫败被认可,那些紧绷的情绪会慢慢松下来——就像雨后的泥土,先被雨水浸润,才能埋下种子。 等孩子愿意开口说“今天同桌借我橡皮没还”“老师提问我没答上来”,再轻轻问他“要不要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这时你说的学习方法、时间规划,才会真正走进他心里。 教育从来不是“先解决事”,而是“先温暖人”。先当孩子的情绪容器,再做他的成长伙伴,那些你期待的自律与主动,自然会在被看见的时光里慢慢发芽。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