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像一层温暖的糖衣,裹着许多家长难以察觉的控制欲。 从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菜,到选什么兴趣班、交什么朋友,甚至长大后的选择、工作方向,有些家长习惯替孩子规划好每一步。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当作标准答案,将孩子的反抗视为“不懂事”,却忘了孩子不是提线木偶,而是有独立想法的个体。 这种控制往往藏在细节里:孩子想自己整理书包,家长抢过来“你摆得太乱,我来”;孩子想尝试新爱好,家长立刻否定“这个没用,不如学奥数”。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主判断的能力,要么变得叛逆对抗,要么习惯被动接受,甚至在成年后仍难以摆脱“被安排”的惯性。 真正的爱从不是捆绑,而是放手。家长可以做孩子的引路人,却不该当他们的“掌舵者”。允许孩子试错,尊重他们的选择,哪怕那些选择在自己看来不够“正确”,也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课。 毕竟,孩子终要独自走向世界,比起替他们铺好所有路,教会他们如何自己走路,才是更长久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