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受害者执念,别让内耗困住自己 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心里像装了一把锁——锁着别人的过错,也锁着自己的情绪。明明是被伤害的一方,却偏偏用别人的问题惩罚自己,反复回想委屈的细节,纠结“为什么是我”,越陷越久,内耗也越来越重。其实,放下受害者执念,不是原谅伤害你的人,而是放过被困在痛苦里的自己。 首先要承认:“我受了伤”,但别把“受伤”变成自己的标签。很多人陷入执念,是因为把一次伤害,变成了对自己人生的定义——“我就是容易被欺负”“我运气太差总遇坏事”,这种自我否定,会让你越来越难跳出“受害者”的心态。不如试着换种说法:“那件事让我受了伤,但那只是一件事,不是我的全部”。承认痛苦的存在,却不被痛苦定义,才能慢慢从“被伤害的人”,变回“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 其次,别再纠结“为什么”,转而思考“我能做什么”。受害者执念的核心,往往是“追问对错”——“他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当初要是不那样就好了”,可这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只会让你在回忆里反复拉扯。不如把注意力从“过去的遗憾”拉到“当下的自己”:如果被误解了,要不要试着澄清一次;如果被辜负了,要不要从此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身上;如果觉得委屈,要不要做点喜欢的事安抚自己。当你开始主动做些什么,而不是被动纠结,就会发现,自己不是只能承受的“受害者”,更是能改变现状的“主导者”。 最后要明白:放下执念,不是“算了”,而是“我不再让这件事影响我”。有人会担心,放下就是妥协,就是原谅那些伤害。其实不是的,原谅是选择要不要给对方机会,而放下,是选择要不要给自己机会。就像手里攥着一块碎玻璃,疼的是自己,放下不是说玻璃不锋利了,而是你不想再让它划伤自己。你可以记得曾经的伤害,以此提醒自己保护好自己,但不用再让那些伤害,占据你现在的情绪、消耗你未来的时光。 停止内耗的关键,从来不是等待别人道歉,而是自己先从“受害者”的角色里走出来。别再让过去的痛苦困住现在的自己,当你愿意放下执念,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就会发现,原来不用纠结对错,不用自我折磨,也能活得轻松、自在。